诗词大全

《山下宿》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
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山下宿》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
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下宿营时的情景。诗人独自来到山下,静静地往月亮那边走去。他听到了远处水边的碾磨声,像是夜晚里敲击云母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准确的描写,展示了夜晚的宁静和祥和的氛围。诗人选择在山下宿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山间的宁静和幽静。他静静地走向月亮,似乎与月亮进行了一种默契的交流。

诗中的"水边碓"是指靠近水边的石磨,而"夜舂云母声"则形象地描绘了在夜晚碾磨云母的声音。这些细节增添了诗歌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宁静的向往。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山下宿营时的宁静和与自然的亲密联系。这首诗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和舒展。

  • 《放榜日》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便随金 ,三台仍借玉连钱。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 《戏答王通一》

    底事重来淮上村,九关难上阻司阍。短衣他日欲射虎,堂印何时看倒盆。花著襟裾无定力,雪侵须鬓有愁根。天河且挽洗疮疥,若问甲兵君莫论。

  • 《春昼》

    午昼花阴静,春风数蝶飞。坐来生远思,深院燕初归。

  • 《南池》

    泛泛池中凫,上下与水俱。不与水争力,所以全其躯,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胡能若云月,浪自惊群愚。

  • 《杂诗》

    经界废已久,王者无尺土。强力喜饕吞,含血不肯吐。孱弱困道傍,性命轻毫缕。为政须务本,析薪何匪斧。

  • 《木兰花(欲谢)》

    眼前欲尽情何限。风外南枝无一半。东君何事莫教开,及至如今都不管。高楼三弄休吹趱。一片惊人肠欲断。杏花开后莫嫌衰,如豆青时君细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