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山行见月作》

意行何之,陟此云岭。
如梦而觉,如昏而醒。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山行见月作》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诗人在此作品中表达了他在山行中看到明亮的月光时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行见月作

一心向往何方去,
爬上这云岭之巅。
如同从梦中醒来,
如同从昏迷中清醒。

诗意和赏析:

《山行见月作》通过描绘山行中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人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心向往何方去”,表达了他对未知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登上云岭之巅的情景,将月光作为表达内心追求的象征。诗人用“如同从梦中醒来,如同从昏迷中清醒”来形容自己看到明亮的月光时的感受,暗示了他对于真理或者人生的领悟和觉醒。

整首诗词以山行和月光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感受和思考,展示了个体对于追求和认知的渴望。诗人通过山行和月光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时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在经历一段心灵的探索后的觉醒和领悟。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精心选择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对于人生和追求的思考。

  • 《水调歌头(寿二亲)》

    生日重重见,馀闰有新春。为吾母寿,富贵外物总休论。且说家怀旧话,教学也曾菽水,亲意尽欣欣。只此是真乐,乐岂在邦君。吾二老,常说与,要帘勤。庐陵几千万户,休戚属儿身。三瑞堂中绿醑,酿就满城和气,端又属人伦。吾亦老吾老,谁不敬其亲。

  • 《自况三首》

    满天风月为官守,遍地云山是事权。唯我敢开无意口,对人高道不妨言。

  • 《孙莘老挽词四首》

    同功一体尽调元,独抱沉痾反故园。壶遂暮年非不遇,人生到此可忘言。

  • 《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

    云水生寒色,高亭发远心。雁来疏角韵,槐落减秋阴。隔石尝茶坐,当山抱瑟吟。谁知潇洒意,不似有朝簪。

  •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 《秋日与徐比部宿栖霞寺云谷僧房》

    仙郎乞假白云司,蹔向东林问远师。仄径虫喧秋露后,空堂人语夜灯时。天花不着山中树,细水争流石上池。灰劫莫教伤往事,且看明月倒金卮。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