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风风高风高,驱车行远郊。
中心有所悲,古墓穿黄茅。
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鸢巢。
鬼火时独出,人烟不相交。
行行近破村,一径欹还坳。
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
翁喜客来至,客业羞厨庖。
浊醪夸泼蚁,时果仍新苞。
相劝对寒灯,呼儿爇枯梢。
性朴颇近古,其言无斗筲。
忧欢世上并,岁月途中抛。
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山行书事》是唐代长孙佐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落风风高风高,
驱车行远郊。
中心有所悲,
古墓穿黄茅。
茅中狐兔窠,
四面乌鸢巢。
鬼火时独出,
人烟不相交。
行行近破村,
一径欹还坳。
迎霜听蟋蟀,
向月看蟏蛸。
翁喜客来至,
客业羞厨庖。
浊醪夸泼蚁,
时果仍新苞。
相劝对寒灯,
呼儿爇枯梢。
性朴颇近古,
其言无斗筲。
忧欢世上并,
岁月途中抛。
谁知问津客,
空作扬雄嘲。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太阳落下,风吹得很高,
驾车行走在远郊。
内心有些悲伤,
古墓穿过黄茅。
茅草中有狐狸兔子的窝,
四周乌鸦巢穴。
鬼火时常独自出现,
人烟不相交。
一路行走,接近破旧的村庄,
一条小径蜿蜒而上。
迎霜时听蟋蟀的鸣叫,
望着月亮看螃蟹。
老翁高兴地迎接客人的到来,
客人的成就让他羞愧自己的厨艺。
粗劣的酒夸耀着泡蚂蚁的本领,
时令的果实依然饱满。
互相劝勉,对着寒冷的灯火,
呼唤孩子烧燃枯梢。
性格朴实,颇有古人的风范,
他的言辞没有华丽的修饰。
忧愁和欢乐并存于世间,
岁月在旅途中匆匆流逝。
谁知道那些虚有问津的客人,
只是扬雄式的嘲讽。
诗意和赏析:
《山行书事》描绘了一幅寂寞而凄凉的山野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中的行者驱车行走在远郊,周围没有人烟,只有古墓穿过黄茅。茅中有狐兔的窝,四周有乌鸦筑巢,鬼火时常独自出现,形成了一种荒凉、神秘的景象。这一系列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知和对山野的独特情感。
诗人接着描述了一座破旧村庄的景象,一条欹斜的小径,夜晚迎霜时听到蟋蟀鸣叫,望着月亮看螃蟹。这些描写充满了怀旧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写到了一位老翁高兴地迎接客人的到来,但客人的成就让他感到羞愧自己的厨艺。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客人的敬重和对自身才能的怀疑,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外界评价的敏感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己朴实、不华丽的性格为傲,认为自己的言辞不需要华丽的修饰。他感叹忧愁与欢乐并存于世间,岁月在旅途中匆匆流逝。最后,诗人提到那些虚有问津的客人,认为他们只是在扬雄式的嘲讽自己,表达了对于世俗评价的淡然和对真实自我的坚守。
整首诗词以凄凉、孤独的山野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人世间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境况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真实的态度。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哲理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半生漂落江湖外,此日登楼花正开。丹灶依然沈润水,珠帘空自挂瑶台。昔年道士何时去,前度游人今又来。点检洞门题咏处,几多墨迹篆苍苔。
河朔频河地早寒,城烟牢落水回环。几番夜雨涨新岸,一片秋云归旧山。君驷渐腾梅岭外,我车犹枕菊篱间。潮人若问何如守,病骨支撑两鬓斑。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见《优古堂诗话》)绿树绕村含细雨,寒潮背郭卷平沙。(《送人》,见《诗人玉屑》)
小聚鸥沙北,横林蟹舍东。船头眠醉叟,牛背立村童。日落云全碧,霜余叶半红。穷鳞与倦翼,终胜在池笼。
三面屏围屈曲山,篆炉灰冷柏无烟。霜钟不管春阳薄,声到寒窗各梦边。
秀岩万仞拔天起,划堮剜垠争怪诡。六花一夜积三尺,化作冰壶无表里。幼舆丘壑自不凡,何况有雪被此岩。天教管领清凉界,雪岩自号冰书衔。岩前列植梅松竹,三友相从吾事足。灵台片雪晛不消,吐作新诗动惊俗。有客有客山水仙,挥毫欲写雪洞天。敲门试惊袁安眠,莫作剡溪王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