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山中玩物杂言十首》

蚯蚓食土壤,蚩蚩何所为。
蜩蝉饮用露,蜕上高高枝。
卑高慕其仙,飘飖安可追,倘令智相及,无羡亦无悲

作者介绍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山中玩物杂言十首》
作者:戴表元
朝代:宋代

蚯蚓食土壤,蚩蚩何所为。
蜩蝉饮用露,蜕上高高枝。
卑高慕其仙,飘飖安可追,
倘令智相及,无羡亦无悲。

中文译文:
蚯蚓吃土壤,它们在做些什么呢。
蜩蝉饮露水,蜕变到高高的枝头。
低下的人向往仙境,飘忽不定无法追逐,
即使智慧相及,也无嫉妒和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戴表元的《山中玩物杂言十首》中的一首,通过描写山中的一些小动物和现象,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蚯蚓。蚯蚓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生物,它吃土壤,但是作者反问蚯蚓吃土壤的行为有何意义。这可能是在暗喻一些平凡的人或者事物,他们在做一些琐碎而不起眼的事情,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们的价值和贡献。

接着,诗中提到了蜩蝉。蜩蝉是夏天常见的昆虫,它们以露水为食,并在高高的树枝上蜕变。这里,蜩蝉象征着追求卓越和高远的人,他们渴望超越平凡的境遇,追寻更高的境界。然而,作者指出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如同蜩蝉的飘忽不定,无法真正捕捉到。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他说即使智慧相及,也无嫉妒和悲伤。这里暗示着智慧能够超越世俗的欲望和情感,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作者似乎在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追求某种境遇而嫉妒或悲伤,应该超越这些情感,以智慧和超然态度看待人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中的一些细微的现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超越世俗的追求。它寓意深远,引发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 《春日野饮》

    十载干戈仅脱身,残年重作太平民。杯铛有趣於中好,花柳无情分外春。不远上元新甲子,肯将短笔怨庚寅。从教蕙帐惊猿鹤,却欲重弹冠上尘。

  •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和程阁学送小春茶韵四首》

    眼看节物去重来,又见寒梢数点梅。草木已随新岁好,冬芽豫占一年魁。

  • 《寄龙井辩才法师三绝》

    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无风。行穷上下两天竺,望断南山龙井龙。

  •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 《北来人》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