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作者介绍

方干,字雄飞,新定人。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始举进士。谒钱塘太守姚合,合视其貌陋,甚卑之。坐定览卷,乃骇目变容。馆之数日,登山临水,无不与焉。咸通中,一举不得志,遂遯会稽,渔于鑑湖,太守王龟以其亢直,宜在谏署,欲荐之,不果。干自咸通得名,迄文德,江之南无有及者。殁后十余年,宰臣张文蔚奏名儒不第者五人,请赐一官,以慰其魂,干其一也。后进私謚曰玄英先生,门人杨弇与释子居远收得诗三百七十余篇,集十卷。今编诗六卷。

作品评述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寸心似火频求荐,
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
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
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
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
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
时回车马发光辉。

中文译文:

在山中书信寄给苏判官

心中焦急地频繁地请求荐举,
两鬓如霜终于得到了安宁。
河对岸的鸡鸣预示着春耕的开始,
邻家犬吠着夜里归来的渔人。
倚在松树旁边,长啸表达我欠缺的技艺,
拂拭着石头,侧身而眠,摒弃了是非。
手握火钳,我曾经烧熟过橡实,
曾经用针线来补裳修衣。
常常依靠清晨的月光来点燃蜡烛,
也仰赖清风来掩闭房门。
多亏了元瑜的怜悯对待贫寒,
时而驰骋在车马之间,照耀着光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方干写给苏判官的一首赠诗。诗人以寄托忧思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对苏判官的景仰和感激之情。

诗人将自己流连山中行止的景象娓娓道来,表达了自己内心热切的愿望和苦思冥想之情。诗中的“寸心似火频求荐”表达了诗人求荐的心情如火般炽烈和频繁,希望能得到苏判官的赏识和推荐。而“两鬓如霜始息机”则是指诗人在苏判官的赏识下,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接下来描绘了一系列山中的景物,如河流对岸的春耕农人、夜渔归来的犬吠等,将诗人置身于淳朴自然的山水之间。这些景物映衬出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和追求清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表达了诗人在山中与大自然为伴,远离尘嚣和世俗繁忙,修炼自身的境界和能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才情横溢和治学的决心。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自己的琐事,如炊煮橡实、纫针补衣,展示了诗人的淳朴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事之道。

最后,诗人以苏判官为“元瑜”,表达了对苏判官慷慨相助的感激之情,认为苏判官就如同车马般光耀夺目。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通过对山中景物和自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怀,同时对苏判官表达了深深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 《杂兴四首》

    秋衾薄薄换吴绫,灯焰无多一半青。却忆旧时荆楚岸,夜深风雨泊船听。

  • 《不睡四首》

    清愁无数暗相随,酒是渠雠也是媒。醉里不知何处嚲,等人醒後一时来。

  • 《谢韬光上人》

    上方清净无因住,唯愿他生得住持。只恐无生复无我,不知何处更逢师。

  •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 《江上四首》

    山头斫竹下作竿,系钩沉水坐岸观。饵微水浊鱼不干。栖迟终日或有得,归去犹可妻子欢。

  • 《少年行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