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扇子诗》

无适无莫羲皇人,不忧不惧击壤民。
只有太平容易事,事于何处费精神。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李石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无适无莫羲皇人,
不忧不惧击壤民。
只有太平容易事,
事于何处费精神。

诗意:
诗词以反问的形式开始,表达了"无适"(没有适当的位置)和"无莫羲皇人"(没有能够承担治理责任的人)的情境。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不忧虑、不害怕的态度,称自己不需要依靠政治权力来实现心愿。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太平盛世时期,为何还要费尽心思去从事艰苦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透过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困境。诗人通过对比自身和皇权的无关联性,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失望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诗中"击壤民"一词意味着诗人愿意从事艰难的劳动,表达了他对社会进步和改变的渴望。然而,诗人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太平盛世时期,为何还需要费尽心思去从事那些艰苦的事情。这种反思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知,他认为即使处于太平盛世,社会中仍存在着困扰人们的问题。

《扇子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李石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太平时期背后的问题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反问和矛盾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 《夜行浸碧》

    空明不碍醉中行,月晕风生夜几更。篱落无声水天阔,露荷相倚钓舟横。

  • 《临江仙(笙妓梦云,对居士忽有翦发齐眉修道之语)》

    蕊嫩花房无限好,东风一样春工。百年欢笑酒樽同。笙吹雏凤语,裙染石榴红。且向五云深处住,锦衾绣幌从容。如何即是出樊笼。蓬莱人少到,云雨事难穷。

  •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

    新妇尖连赵家墺,憩龙山望上皇村。若言此兆为前定,人事是非都不论。

  • 《边馆逢贺秀才》

    贫病无疏我与君,不知何事久离群。鹿裘共弊同为客,龙阙将移拟献文。空馆夕阳鸦绕树,荒城寒色雁和云。不堪吟断边笳晓,叶落东西客又分。

  •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时在婺州寄居作)》

    积石乱巉巉,庭莎绿不芟。小桥低跨水,危槛半依岩。花落鱼争唼,樱红鸟竞鵮.引泉疏地脉,扫絮积山嵌。古柳红绡织,新篁紫绮缄。养猿秋啸月,放鹤夜栖杉。枕簟谿云腻,池塘海雨咸。语窗鸡逞辨,舐鼎犬偏馋。踏藓青黏屐,攀萝绿映衫。访僧舟北渡,贳酒日西衔。迟客登高阁,题诗

  • 《脱京口·望城难》

    自来百里半九十,望见城头路愈长。薄命只愁追者至,人人摇桨渡沧浪。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