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扇子诗》

蜡面吹香细细斟,青梅不厌绿杯深。
莺儿燕子能饶舌,要问先生学醉吟。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李石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以扇子为主题,描绘了扇子的美妙之处,并融入了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领悟。

译文:
蜡面吹香细细斟,
向扇子上轻轻吹香气,
细细品味其中的芬芳。

青梅不厌绿杯深。
青梅的清香使人无法抵挡,
犹如深杯中的美酒,令人陶醉。

莺儿燕子能饶舌,
莺儿和燕子善于歌唱,
它们能够流利地叽喳鸣唱。

要问先生学醉吟。
如果想知道如何醉心地吟咏诗歌,
就去请教那位先生。

赏析:
这首诗以扇子为引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扇子的美妙之处。蜡面细细吹香,使人感受到扇子所带来的清新和芬芳。青梅的清香不仅令人陶醉,也象征着青春和生机。诗中的莺儿和燕子代表了自然界的声音和生命力,它们的歌唱充满了乐观和活力。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吟诗的渴望,向那位先生请教如何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整首诗以轻盈、细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追求。通过扇子、清香、鸟儿等形象的描绘,诗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清风拂面、花香袭人的意境。同时,诗中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追求,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精准的意象,将生活细节与情感融合,既展示了扇子的美丽和多样性,又透露出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也能引发对诗歌创作和人生追求的思考。

  • 《二月二十日野步城南晚与吴伯承诸友饮裴台分》

    春日烟沙岸,禅房风竹窗。有时倾绿酒,随处见清江。世路纷多辙,吾生老此邦。千林看不尽,白鸟去双双。

  • 《西江月(以隋索靖小字《法华经》及古器为老人寿)》

    汉铸九金神鼎,隋书小字莲经。刚风劫火转青冥。护守应烦仙圣。昨梦归来帝所,今朝寿我亲庭。只将此宝伴长生。谈笑中原底定。

  • 《和元八郎中秋居》

    圣代无为化,郎中似散仙。晚眠随客醉,夜坐学僧禅。酒用林花酿,茶将野水煎。人生知此味,独恨少因缘。

  • 《午晴至园中》

    老不禁寒起每迟,出门萧散午晴时。春回九地梅先觉,霜霣千林竹不知。药圃采苗芒屦湿,石泉照影角巾欹。归来未过西檐日,袖手悠然独咏诗。

  • 《除夕》

    忆曾守岁荆州夜,多少艰虞共济人。一纪重来仍作客,百年谁是自由身。干戈满地今犹昨,日月行天故复新。愿及春回再清晏,绿蓑永换黑貂尘。

  • 《解舟上饶明晖阁前》

    玉水风船擘岸开,一帆飞到雨花台。思量饶歙山溪路,梦里征行也莫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