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庭前度夏,荷花池上经秋。
若问西来拄杖,何如南去轻舟。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扇子诗》是宋代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夏日柏树庭前和秋日荷花池上的景色,并表达了对旅行方式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扇子诗》中文译文:
柏树庭前度夏,
荷花池上经秋。
若问西来拄杖,
何如南去轻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柏树庭前和荷花池上的不同季节景色,表达了对旅行方式的思考。诗中的柏树庭前代表夏季,而荷花池上则象征秋季。夏日的柏树庭前可能是一片凉爽的地方,柏树的绿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暗示着夏天的凉意。而秋天的荷花池上则是一幅经过岁月淘洗的景象,荷花盛开的季节已过,只剩下凋零的痕迹,展现了秋天的寂寥和凄凉。
诗的下半部分则表达了对旅行方式的思考。诗人问道,如果询问西方来的人手拄着拐杖的旅行方式,与南方去的人乘坐轻舟的方式相比,哪一种更好?这里的西方和南方可以被理解为不同的旅行目的地。拄杖可能象征着长途跋涉或徒步旅行,而南方的轻舟则代表着水上旅行或乘船而行。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在思考旅行方式的选择与比较,探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旅行方式对人的影响以及选择的困惑。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旅行方式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选择和思考的关切。这种对自然景色和人生意义的抒发,体现了宋代诗人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翻手作云 一作:为)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绿水暖青蘋,湘潭万里春。瓦尊迎海客,铜鼓赛江神。避雨松枫岸,看云杨柳津。长安一杯酒,座上有归人。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冒黑投精刹,呼灯读旧诗。平分禅榻稳,共听雨声驰。鱼鼓催行色,溪山挽故知。人生萍聚散,后会复何时。
辟书未上意踌躇,蛮障无望车骑都。允矣曲从人怂惥,往哉聊避鬼揶揄。来鸿告至其欺我,去雁辞行盖启予。南骥厌嘶自怀土,东思初不待莼鲈。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来往未应足。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