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官独冷,博士冗不治。
况此侯国泮,赘哉童子师。
萧散非郑老,文章惭退之。
可能冰雪地,一借春风吹。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上茶使邹郎中孟》是宋代文学家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词描述了一个广文官的孤独冷落和一位博士的冗长无用,同时表达了对于现任茶使邹郎中孟的不满和抱怨。诗人通过对比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广泛博学的文官寂寞冷落,
博士学者多冗长无用。
更何况现在这位茶使邹郎中孟,
真是多余的孩子的老师。
他的形象并不像郑国老一样慈祥,
他的文章也远不及退隐之人。
也许只有在冰雪覆盖的大地上,
才能借来春风的吹拂。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文化荒废的担忧。诗中广文官的孤独冷落以及博士的无用冗长,揭示了官场的虚浮和知识的虚假。诗人将这种不满和担忧投射到茶使邹郎中孟身上,将其视为现实中的象征。诗人对邹郎中孟的评价是贬损和讽刺的,认为他是多余的孩子的老师,没有实际价值。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可能只有在冰雪覆盖的大地上借来春风的吹拂,暗示了社会的寒冷和僵化。这种寒冷与诗人内心中对于文化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也表明了诗人对于社会的期望和希冀。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形象、明确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文化荒废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对于文化复兴的渴望和向往。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