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蹊径失芳期,风雨春深怯减衣。
卷箔高楼惊燕入,挥弦远目送鸿归。
蜂催酿蜜愁花尽,絮扑暄条◇雪飞。
欲识伤春多少恨,试量衣带忖要围。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伤春》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蕙兰蹊径失芳期,
风雨春深怯减衣。
卷箔高楼惊燕入,
挥弦远目送鸿归。
蜂催酿蜜愁花尽,
絮扑暄条◇雪飞。
欲识伤春多少恨,
试量衣带忖要围。
中文译文:
蕙兰花在小径上失去了芳香的时期,
春天的风雨使人不敢减少衣物。
高楼上卷起的帷幕惊动了燕子,
弹拨琴弦,远远地目送着鸿雁归来。
蜜蜂催促着酿造蜜糖,花儿忧愁地凋谢,
飞絮纷纷扑打着暖和的春条◇雪飞。
想要了解伤春的多少痛苦,
只需试着量一量衣带的围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伤感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春天的变幻和人们对春天的情感体验。
首先,诗中描述了蕙兰花失去芳香的情景,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变幻无常。接着,作者通过描绘风雨使人不敢减少衣物的情景,表达了春天的寒冷和不稳定性。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高楼、琴弦、燕子和鸿雁等意象,描绘了春天的动态和生机。然而,蜜蜂催促酿造蜜糖,花儿凋谢,飞絮纷飞的描写,又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离别的悲凉。
最后两句诗,作者试图通过衣带的围度来衡量伤春的痛苦,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思念和无法言说的伤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短暂和变幻的感慨,以及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酺。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树不著口数,而今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君实不饮酒,庭下多栽菊。不知黄花开,奈此杯中绿。凌晨烟露糍,后日风霜促。欲表君苦心,宜种子猷竹。
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