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上高鼻轩起亭二绝》

山下清溪溪上市,溪光山色映人烟。
幽亭正在人声里,长与溪山共寂然。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上高鼻轩起亭二绝》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山中溪水旁的一座幽静亭子。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下清溪溪上市,
溪光山色映人烟。
幽亭正在人声里,
长与溪山共寂然。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下清澈的溪水和溪水上的亭子,表达了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溪水的光芒映照着周围的山色和人烟,亭子安静地坐落在人们的喧嚣声中,与溪水和山色一起共享宁静。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山水之间的幽静场景,展示了苏辙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感受。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山下"和"溪上"、"溪光"和"山色"、"人烟"和"人声"等对立的词语,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首句"山下清溪溪上市"以简单朴实的词语揭示了溪水的清澈和流动,以及市井繁忙的景象。接着,"溪光山色映人烟"一句通过溪水的映照,将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相联系,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幽亭正在人声里"这句描写了亭子的幽静和人们嘈杂的声音之间的对比。亭子作为一个避世的场所,却处在喧嚣的人声中,这种对立的情景增强了亭子的孤独和宁静感。

最后一句"长与溪山共寂然"表达了亭子与溪水、山色共同享受宁静和寂静的状态。亭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共同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亭子作为一个幽静场所的寂静之美。它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景致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 《答李制置》

    喜槌恨不投淮流,复传侯挚能校谋。四州卧龙出长算,朝汎清洛暮营丘。禹迹芒芒草莱远,滓边正在耕耘满。中庭雅歌自有节,岂效夷声催煞衮。北平渐车淖不通,白檀可越时未同。待公刻就燕然颂,我亦严驾期无终。

  • 《赠画工王三锡传神》

    气质纷不齐,四海无似人。藉令貌相近,气有醇不醇。善观人品者,仪观与机神。正邪眸子见,善恶眉间分。且如苦与虎,二人自非伦。而俱类孔子,俗眼何昏昏。古人有梦遇,便知为良臣。又能记眉目,晓然得其真。此须以神会,难与浅者论。王生归为我,试语司寇君。此理充得去,三代

  • 《问内》

    庚伏压蒸暑,细君弄咸缕。乌绨百结裘,茹茧加弥补。劳问汝何为,经营特先期。妇工乃我职,一日安敢堕。尝闻古俚语,君子毋见嗤。瘿女将有行,始求然艾医。须衣待僵冻,何异斯人痴。蕉葛此时好,冰霜非所宜。

  •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

    大参宴客有遗址,栋宇半欹荆棘中。一日青红丽云表,因知雅量自相同。

  • 《中秋前两日别刘彦纯彭仲庄於白马山下》

    忽忽离合梦非梦,续续谈谐眠不眠。莫道对床容昜著,试思分手几何年。长亭更放金荷浅,後夜谁同壁月圆。要得长随二三友,不知由我定由天。

  • 《再用喜雨韵三首》

    热恼烦蒸正不禁,火轮忽向半空沈。屯中信有云雷象,复处方知天地心。便拟新秋先上印,何须晚岁始投簪。江山信美非吾土,栗里时从蝶梦寻。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