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渺与极,俯仰慨古初。
皇风战涿鹿,草野伤血涂。
动华袭文明,不肯私均朱。
誓命缵王业,侵伐纷霸图。
春秋二百祀,已矣吾道孤。
天不生夫子,民极谁其扶。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
中文译文:
堪舆渺与极,
俯仰慨古初。
皇风战涿鹿,
草野伤血涂。
动华袭文明,
不肯私均朱。
誓命缵王业,
侵伐纷霸图。
春秋二百祀,
已矣吾道孤。
天不生夫子,
民极谁其扶。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作家何梦桂的《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之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触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的开篇表达了堪舆(地理风水学)的博大精深和无边无际的特性,使人感叹万物之大和自身的渺小。接着,作者从高处俯瞰古代的兴衰,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初期的变迁产生了感慨。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皇风战涿鹿的历史事件,这是指战国时期的涿鹿之战,暗示了战争带来的伤亡和破坏。草野伤血涂则表达了悲愤之情,揭示了战争对百姓的痛苦和国家的衰败。
诗的下半部分,作者讨论了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动华袭文明意味着文明的迁移和流转,但不肯私均朱则暗指统治者不愿平等对待百姓,导致社会出现了不公平和混乱。
诗的结尾,作者宣誓要继续追求王业,不断奋斗。侵伐纷霸图表达了对侵略和争霸的反思。春秋二百祀表示已经过去了200年,作者的道路变得孤独和艰难。最后两句"天不生夫子,民极谁其扶"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希望,指出民众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需要有贤明的君主来挽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的兴衰和对当时时局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文明、公平以及国家命运的反思和担忧。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明君的期望,希望有一位贤明的君主能够挽救民众的困境。
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落尽棠梨寒食雨,只应啼鸟不知愁。
贤哉颜子,好学独称。既竭吾才,欲罢不能。不贰不迁,庶乎亚圣。一箪一瓢,不幸短命。
坏墙幽径草青青,何处园林是旧京?海气或生山背雨,江潮不到石头城。英雄消歇无人语,形势周遭夕照明。回首长干思无限,水风杨柳作秋声。
晓过新桥启轿窗,要看春水弄春光。东风作意惊诗眼,搅乱垂杨两岸黄。
日记采兰追楚俗,化孚流荇诵周诗。肃恭懿德垂彤管,九御归心百福宜。
作赋曾闻纸贵夸,谁令此纸遍京华。不行官钞行私钞,名目何人饷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