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上强寺》

方池流水碧溶溶,怊怅灵蛇不易逢。
门外行人常立看,一株唐末半枯松。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上强寺》是宋代周文璞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清幽的强寺,表达了诗人对幽静山寺和寥廓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方池流水碧溶溶,
怊怅灵蛇不易逢。
门外行人常立看,
一株唐末半枯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强寺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呈现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诗的开篇写道:“方池流水碧溶溶”,方池的水流清澈明亮,如同碧玉一般。这里的“碧溶溶”用以形容水的颜色,表达了清新宜人之感。这种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悠然自得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诗“怊怅灵蛇不易逢”,表达了诗人对于幽深难得的灵蛇的怀念之情。灵蛇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常常被描绘为稀有的存在。诗人借用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于稀有美景的珍惜和怀念,也映射出人们对于珍贵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诗的后两句“门外行人常立看,一株唐末半枯松”,描绘了寺庙外常有人驻足观赏的情景。其中的“唐末半枯松”是诗人刻意插入的形象,用以增添一种岁月流转的感慨。这株松树虽然半枯半衰,但依然坚挺屹立,象征着寺庙的历史和精神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寺庙的表达,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热爱,并通过对稀有美景的渴望,表达了对于珍贵事物和精神追求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宋代诗人周文璞对于自然景色和人文之美的独特感悟。

  • 《史忠定蚤作帖赞》

    危微精一,传之在心。二典勋华,光于有临。大原自天,端倪孰寻。岂无畴咨,培高浚深。寝明以昌,举元难壬。烝哉明良,嗣此德音。匪鉴而讽,匪扆而箴。启迪在初,有开宸襟。岩廊南风,{珍去王加衤}衣鼓琴。渊跃籋云,匣铏发镡。达其己充,泽彼苍黔。王度之恢,如玉如金。进而虞

  • 《疾小愈纵笔作短章》

    治疾如治盗,要使复其常;藉曰用戈矛,全之宁欲伤。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忿,直欲事欧攘?欧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华陀古神医,煎浣到肺肠,取效虽卓荦,去死真毫芒。君审欲除盗,惟当法龚黄,抚摩倘有道,四境皆耕桑。我亦以治疾,不减玉函方。

  • 《寻补阙旧宅》

    知得清名二十年,登山上坂乞新篇。除书近拜侍臣去,空院鸟啼风竹前。

  • 《青玉案(残春)》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 《代应》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 《送副将胡义民到部复还广东二首》

    诵史胸翻海,谈兵气拔山。奔驰非得已,矍铄未容闲。瓜戍开年赴,梅关趁腊还。同僚如问我,炊玉待春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