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上十四吟十首》

翠华未可议时巡,自古安危击重臣。
闻说紫岩亲督战,孰云赤壁后无人。
诸公尽作鑽天令,老子重为击壤民。
万里阴霾冰霰合,一通露布挽迥春。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上十四吟十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翠华未可议时巡,
自古安危击重臣。
闻说紫岩亲督战,
孰云赤壁后无人。

诸公尽作鑽天令,
老子重为击壤民。
万里阴霾冰霰合,
一通露布挽迥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情景,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了"翠华",指的是皇帝的巡幸。他说翠华未可议时巡,意味着皇帝的行动不可轻率,需要谨慎考虑。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古以来,国家的安危都取决于能否击败重要的臣子。这里的"击重臣"可以理解为对抗有权势的官员,以保障国家的安定与发展。

诗中提到了"紫岩"和"赤壁",这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战役。紫岩指的是北方的战事,而赤壁则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诗人听说紫岩战役中紫岩亲自指挥作战,而赤壁之战后,却没有听说有人能够媲美之。这里的意思是赞颂历史上杰出的将领和战功,强调他们的英勇和无人可及的地位。

接下来,诗人谈到了"诸公"和"老子"。这里的"诸公"可能指的是当时的官员,而"老子"则指的是皇帝。诗人表达了一种讽刺的情绪,认为当时的官员们都在推行一些不切实际的政策,而皇帝却忽视了国家的实际需要,使得普通民众的生活受到了冲击。这里的"鑽天令"和"击壤民"是形象的描写,暗示了政策的不合理和对民众的不负责。

最后两句描述了长时间的阴霾和寒冷,以及一通露布带来的春天的气息。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困境的描绘,但也透露出希望和转机的信号。露布挽春的意象传递出一种希望和改变的意味。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历史事件和政治寓言,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评论。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展示了诗人对希望和转机的向往。

  • 《沈道院有水墨壁画奇笔也惜其穷年无赏之者贾》

    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路从沙觜断,人自渡头来。莫怪知音少,牙弦匣不开。

  • 《拄杖颂寄松源和尚》

    七尺乌藤挂东壁,春风忽来生两翼。鞭起飞龙趁不得,洞庭搅碎琉璃碧。去兮去兮明历历,梅花影里休相觅。为雨为云自古今,古今寥寥有何极。

  • 《朝直》

    朝直叨居省阁间,由来疏退校安闲。落花夜静宫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自扣玄门齐宠辱,从他荣路用机关。孤峰未得深归去,名画偏求水墨山。

  • 《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

    汉殿炎风少,轻凉已动衣。每来观织室,不许夜停机。

  • 《三月十一日郊行》

    到处人家可乞浆,槐阴巷陌午风凉。水陂漫漫新秧绿,山垄离离大麦黄。父子力耕春渐老,妇姑共绩夜犹长。尧民击壤虽难继,芹美怀君未敢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