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上史太傅》

衮绣堂中语夜分,几将经史细评论。
不知世上三公贵,只是东湖八行孙。

作者介绍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謚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上史太傅》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衮绣堂夜间的对话为背景,描述了几位将领在深夜中详细评议着历史和经书。作者通过这一场景揭示了世间的权贵与智者的差别,将真正的政治智慧归结于东湖八行孙。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衮绣堂中,夜已深,
几位将领沉浸在经史的讨论中。
不知道世上的三公多么崇高,
只有东湖八行孙才是真正的智者。

诗意与赏析:
《上史太傅》通过衮绣堂的夜间对话,展现了作者楼钥对于历史和智慧的深思。几位将领在深夜中对历史和经书进行细致入微的评论,显示了他们对于政治和知识的重视。然而,作者在诗中提出了一个反问:这些世俗的权贵与统治者是否真正体会到了历史和智慧的真谛?作者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真正理解历史和智慧的只有东湖八行孙。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对于权贵和智者之间的差异的思考。衮绣堂作为权贵的场所,象征着世俗的权力和荣耀。几位将领的讨论表明他们对于历史和经书的学识渊博,然而,作者通过"不知世上三公贵"的表述,暗示了这些权贵并未真正理解历史和智慧的真谛。相比之下,东湖八行孙作为真正的智者,拥有对历史和智慧的深刻理解。他们可能是普通人、文人或是隐士,但却具备了超越世俗权力的洞察力和智慧。

这首诗词深思熟虑地探讨了智慧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并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智者的认同。它呼唤了人们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于权力和地位的审视。通过对话的方式,诗词给予读者一种启示,让人们思考智慧和权力的真正价值所在,以及智者对于社会和历史的重要作用。

  • 《水调歌头(寿二亲)》

    生日重重见,馀闰有新春。为吾母寿,富贵外物总休论。且说家怀旧话,教学也曾菽水,亲意尽欣欣。只此是真乐,乐岂在邦君。吾二老,常说与,要帘勤。庐陵几千万户,休戚属儿身。三瑞堂中绿醑,酿就满城和气,端又属人伦。吾亦老吾老,谁不敬其亲。

  • 《自况三首》

    满天风月为官守,遍地云山是事权。唯我敢开无意口,对人高道不妨言。

  • 《孙莘老挽词四首》

    同功一体尽调元,独抱沉痾反故园。壶遂暮年非不遇,人生到此可忘言。

  • 《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

    云水生寒色,高亭发远心。雁来疏角韵,槐落减秋阴。隔石尝茶坐,当山抱瑟吟。谁知潇洒意,不似有朝簪。

  •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 《秋日与徐比部宿栖霞寺云谷僧房》

    仙郎乞假白云司,蹔向东林问远师。仄径虫喧秋露后,空堂人语夜灯时。天花不着山中树,细水争流石上池。灰劫莫教伤往事,且看明月倒金卮。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