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尚书左丞赠开府仪同三司邓公挽辞三首》

贡部抡才选,高风素所钦。
方闻二道策,献纳百官箴。
荣滞登台晚,周爰注意深。
有时无命叹,遗恨古犹今。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尚书左丞赠开府仪同三司邓公挽辞三首》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贡部选拔人才,高尚的风气备受尊崇。
方才听闻两道命题,供奉给百官的箴言。
辉煌的事业因迟迟未能登上高位,然而,周围的人都深深注意着。
有时候,我不禁感慨自身无法决定命运,留下遗憾就像是古往今来的常态。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颂对邓公的挽辞,表达了苏颂对邓公的敬佩与遗憾之情。诗中提到贡部选拔人才、高尚的风气以及两道命题供百官参考,暗示了邓公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特点。然而,邓公虽然有着辉煌的事业,却迟迟未能得到更高的职位,这让苏颂感到遗憾。最后几句表达了苏颂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邓公的留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描述邓公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诗中透露出对邓公的敬佩之情。同时,苏颂也表达了对邓公事业未能得到更高成就的遗憾。这种遗憾并不只是针对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更是对时代局限和机遇之殇的感叹。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文字简练,通过抒发内心的坦诚之情,引发读者对命运、时代和人生的思考。

  • 《满江红 卢沟桥》

    半世乾忙,漫走遍、燕南代北。凡几度、马蹄平踏,卧虹千尺。眼底关河仍似旧,鬓边岁月还非昔。并阑干、惟有石狻猊,曾相识。桥下水,东流急。桥上客纷如织。把英雄老尽,有谁知得。金斗未悬苏季印,绿苔空渍相如笔。又平明、冲雨入京门,情何极。

  • 《赋应门照绿苔》

    宫阙何年月,应门何岁苔。清光一以照,白露共裴回。 ——李益珠履久行绝,玉房重未开。妾心正如此,昭阳歌吹来。 ——法振

  • 《谭贺州勉赋水仙花四绝》

    会逢青帝欲回春,先与梅花清路尘。自别其衣黄一点,示吾不敢与兄均。

  • 《濉阳行》

    黄昏日暮驱羸马,夜宿濉阳烽火下。此地新经杀戮来,墟落无烟空碎瓦。层冰塞断隋朝水,一道银河贯千里。愁心翻覆梦难成,病仆呻吟呼不起。泗水三千招义军,本是征战邀殊勋。十年麾下蓄壮气,一朝此地为愁人。昨日太阳回照烛,转见天心重含育。早晚东风的发生,古堤春草年年绿。

  • 《卜算子》

    得酒解愁烦,多病还疏酒。本是多情失意人,此味如何受。沈醉且高歌,不饮心常有。守著残灯斗著眉,怎不腰肢瘦。

  • 《次韵游龙门十绝》

    飞泉溅雪林华湿,盘石生云古藓乾。早着些词招隐去,泰山有贼脍人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