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过了只垂杨,合与良辰卜醉乡。
定胜永和三月禊,并游社谢两流觞。
定州刻石犹真赝,晋代衣冠今在亡。
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醻酒渴与诗狂。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上巳修禊社谢两园》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棠过了只垂杨,
合与良辰卜醉乡。
定胜永和三月禊,
并游社谢两流觞。
定州刻石犹真赝,
晋代衣冠今在亡。
陶写岂无丝竹在,
不醻酒渴与诗狂。
诗词中的海棠与垂杨交替,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作者以此来引发读者对光阴易逝的感慨。诗句中的“良辰卜醉乡”表达了作者借酒消愁、追求快乐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定胜永和三月禊”,禊指的是古代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而“定胜永和”则指的是地名,突显了盛大的祭祀活动。
随后,作者描述了在禊祭仪式中的社谢和两流觞,社谢是指宴会和祭祀中的谢礼,两流觞则是指在两条河流上举行的宴会。这些描绘展现了丰盛的宴会和欢乐的氛围。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定州刻石犹真赝,晋代衣冠今在亡”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定州刻石指的是刻有历史碑文的石碑,然而,这些碑文已经失真或消逝,衣冠则象征着古代文人士族的身份。这两句诗句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消失。
最后两句“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醻酒渴与诗狂”表达了作者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陶指的是陶渊明,他是古代文人墨客,丝竹则指音乐器乐。这两句诗句呼应了前文所提到的宴会和酒的意象,强调了作者内心对艺术和诗歌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季节更迭、祭祀活动和历史变迁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欢乐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文化艺术的热爱。这首诗词既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盛景,又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关切。
有竹相娱道岂孤,信知造物未遗予。交游更许得奇士,保社却嗟无定居。怀玉近传酬倡集,荆溪与说往还书。世人徇利轻翻覆,我辈百年端一如。
曩时对酒不敢饮,侧睨旁观皆贝锦;狂言欲发畏客传,一笑未成忧祸稔。如今醉倒官道边,插花不怕颠狂甚;行人唤起更嵬昂,牧竖扶归犹踔踸。始知人生元自乐,误计作官常檩檩。秋毫得丧何足论,万古兴亡一酣枕。
家本洞湖上,岁时归思催。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可惜出群蹄,毛焦久卧泥。孙阳如不顾,骐骥向谁嘶。
闻说东屯胜,诗仙有旧游。茅斋深翠竹,石径俯寒流。几仗千山月,锄犁百顷秋。归途客酹酒,句法傥堪求。
真消息,明月照天涯。玉兔彩蟾十五夜,金鸟飞去吐红霞。一点道人茶。清霄外,静隐紫丹砂。偃月炉中烹玉蕊,*砂鼎内结金花。赠与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