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上千级阁,问天三四言。
未尺数十登,心目风浪翻。
手手把惊魄,脚脚踏坠魂。
却流至旧手,傍掣犹欲奔。
老病但自悲,古蠹木万痕。
老力安可夸,秋海萍一根。
孤叟何所归,昼眼如黄昏。
常恐失好步,入彼市井门。
结僧为亲情,策竹为子孙。
此诚徒切切,此意空存存。
一寸地上语,高天何由闻。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上昭成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是唐代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欲上千级阁,问天三四言。
未尺数十登,心目风浪翻。
手手把惊魄,脚脚踏坠魂。
却流至旧手,傍掣犹欲奔。
老病但自悲,古蠹木万痕。
老力安可夸,秋海萍一根。
孤叟何所归,昼眼如黄昏。
常恐失好步,入彼市井门。
结僧为亲情,策竹为子孙。
此诚徒切切,此意空存存。
一寸地上语,高天何由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孟郊在上昭成阁时的心情和思考。孟郊渴望登上千级阁楼,向上天询问几个问题,但他尚未登上几十级楼梯,内心就被风浪所动荡。他感到心神不宁,仿佛魂魄在坠落。然而,他却发现自己只是在原地打转,似乎还想继续向前奔走。他感到自己年老疾病,只能自怜自悲,就像古老的木头上有无数虫蛀痕迹一样。他认为自己的力量无法夸耀,就像秋天的浮萍只是大海中的一根草叶。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不知道归宿,他的眼睛在白天就像黄昏一样昏暗。他常常担心失去正确的步伐,走进那喧嚣的市井之门。他以结交僧人为亲情,以抚慰竹子为子孙,但这种情感只是虚无的存在。他抱怨自己的声音只限于一寸地上,高天又如何能够听到他的呼唤。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孟郊内心的迷茫、无力感和孤独。孟郊通过欲登千级阁的形象,表达了他对知识、智慧和高远境界的追求,但他却发现自己无法达到目标,只是在原地徘徊。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已衰老,无法拥有过去的力量和活力。他在社会中感到孤独和迷失,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喧嚣的市井生活。他将结交僧人和抚慰竹子作为他对亲情和子孙的寄托,但他也认识到这种情感只是一种表面的安慰,无法真正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和迷茫。他的声音只能局限于地面,无法传达到遥远的高天。整首诗词通过对孟郊内心的独白,展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现实困境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高远理想和真实生活之间的矛盾的痛苦。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揭示了孟郊对人生的苦思和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他对自身处境的忧虑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风浪、惊魄、坠魂、老病、秋海萍等,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这首诗词通过孟郊的心灵独白,唤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个体在宇宙中微弱存在的感叹。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