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麦饭洒悲辛,不尽烟芜旧与新。
地下岂无担板汉,世间但有乞墦人。
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
自是老怀多感慨,非干芳草负蹄轮。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上冢》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杯麦饭洒悲辛,
不尽烟芜旧与新。
地下岂无担板汉,
世间但有乞墦人。
荼蘼芍药几何日,
寒食清明又一春。
自是老怀多感慨,
非干芳草负蹄轮。
诗意:
这首诗以古墓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对陪葬者与墓地的感慨之情。通过描绘墓地中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人事的更迭和生命的脆弱。
赏析:
诗的开头以一杯麦饭洒落来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悲伤和辛酸。"不尽烟芜旧与新"一句,通过对烟芜景象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转,将过去与现在融为一体。接着,诗人提到地下葬有担板汉,表达了对古代墓地中安眠者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必然的终结。
"世间但有乞墦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者的思考。乞墦人是指那些贫穷无地葬的人,通过这句话,诗人暗示了人们对死亡和安葬的不同态度,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悲苦。
"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这两句描绘了荼蘼和芍药两种花卉的开放与凋谢,通过对花开花落的描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人事的更迭。寒食和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寒食是为了纪念贤臣介子推,清明则是为了祭拜祖先和扫墓。这两个节日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也让诗人产生了对生命的感慨。
最后两句"自是老怀多感慨,非干芳草负蹄轮"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的年纪已经渐长,内心充满感慨,他认为自己的感慨并非是对芳草所负的责任,而是时间的不可抗拒和生命的无常。
《上冢》以古墓为背景,通过墓地的景象和节日的交替,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以及人生的无奈和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生死和人事的深刻思考。
旧索长安米,今无负郭田。平生一饱计,岁晚百忧煎。漂母今何有,王孙空自怜。日高亭欲午,寒屋灶无烟。
头颅搭飒一山翁,万事随宜敢讳穷。不结东华尘土梦,何干北海马扣风。半生踪迹从容里,一片襟期冷淡中。兀坐有时参世味,古今兴废转头空。
洛阳自古帝王都,百战荆榛只故墟。零乱园林遗物在,嬉游人物古风余。草迷公子障泥锦,花近佳人油壁车。漂泊强随游客辔,不辞尘土污衣裾。
草树连塘岸,人家半橘洲。暖寒寻酒去,觉懒罢诗休。逆境年年梦,劳生处处愁。天涯倦行客,明日又苏州。
花无长在树,人无长在世。有花须常赏,有酒须当醉。秋霜上鬓来,春风吹不去。
鸟雀喧秋未肯栖,狂风吹树影离披。屋边尚有斜阳在,更看山人一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