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八千五百岁,绍椿松鹤未为奇。
不若绍明光不变,此中实应出家时。
念道何忧衣食事,千光影裹听莺啼。
闻声一啭浑消息,满目莲花不见枝。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绍椿行者求颂》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绍椿行者求颂,
假使活了八千五百岁,
绍椿松鹤未能引起奇异之感。
与之相比,绍明光更为卓越,
这里实际上应该是出家修行之地。
想起什么会让人忧虑衣食问题呢,
千丝万缕的光影中,听到莺啼。
听到一声鸣唱,却无从得知消息,
满眼的莲花,却看不到它的枝干。
诗词以绍椿行者为主题,表达了行者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作者描述了绍椿行者的修行历程,虽然他已经活了很长的岁月,但绍椿松鹤并没有引起他的惊奇,相比之下,绍明光的境界更为卓越。这里的绍明光指的是佛教修行中的光明境界,作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之地。诗词中提到了听到莺啼的光影和鸣唱的声音,但却无法获知其中的消息,以及看到满眼的莲花却无法看到它们的枝干。这些描写突出了修行者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越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真理的寻求。
整首诗词通过对绍椿行者的修行历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境界和超脱世俗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光影、声音和莲花等形象的运用,给人以超越现实的意境和寄托内心的宁静感。这首诗词富有禅意,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佛教思想中的修行理念,体现了艺术与宗教的结合。
中夜不能旦,浩荡思无期。茫茫宇宙间,俯仰伊何时。起坐凭前栏,粲粲天南垂。寒芒烛辰尾,岁德何所司。耿耿独无寐,坐观枢轮移。更筹忽五唱,空中闻子规。
片帆天际归舟,好风动、吹来消息。浪间双将,回头春沙,去来几日。十八滩头,水飞如舞,石才如壁。把连樯白粲,等闲卸却,更呼取、艅艎入。不羡公家事了,羡二难、一番游历。江花江水,无边风月,不知行役。和郁孤词,倚崆峒剑,唤醒龙蛰。试问君,过我青原,听得几声羌笛。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冷卧空齐鼻吼雷。野禽呼我上崔嵬。幽怀毕竟凭谁写,笑口何妨对酒开。岩锁茑,径封苔。爱闲能有几人来。虚名盖世将安用,引断长绳唤不
渥窪天马倈,虎脊而龙膺。追电籋浮云,灭没如流星。络以黄金鞿,闲之白玉京。王良骖帝御,望舒引前旌。朝踏交河冰,暮清瀚海尘。归憩华山阳,谈笑静甲兵。胡为刍豆拘,下与驽骀并。羊肠困九折,盐车絷长缨。悬金方市骏,引脰聊一鸣。伯乐肯回顾,价其十倍增。
南浦春波碧,东风送客船。别君杨柳外,挥泪杏花前。粉壁题诗句,金钗当酒钱。一声离岸橹,心碎楚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