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条麦陇接比邻,社酒家炊丐路人。
风俗尚如它日否,凭谁细问故园春。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绍熙壬子劝耕妙胜四首》是陈造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桑条麦陇接比邻,社酒家炊丐路人。
风俗尚如它日否,凭谁细问故园春。
译文:
桑树和麦田相邻接,社酒家炊煮为乞讨者。
风俗如同旧日是否,凭谁问及故乡的春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愁绪缠绵的农村景象。桑树和麦田相邻,显示了农田景色的连绵一片,社酒家炊煮为乞讨者,暗示了社会的贫困和不公。诗人思念故乡的春天,但无人细问,反映出人们对乡愁和故园的漠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故乡乡愁的思念。诗中的桑条和麦田相连,形成了一幅农村的画面,展现了农田的繁华景象。然而,社酒家炊煮为乞讨者的描绘,暗示了社会的贫困和不公,使整个景象带上了一丝悲凉之感。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故乡的春天产生了思念之情,但却无人细问,反映出人们对故乡和乡愁的漠然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们对故乡的态度。诗人以简练的语句和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伤和思乡之情,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深深的乡愁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这首诗以其朴素而深邃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生活、社会和故园的思考。
二月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头似霜。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羲和趁日沉西海,鬼伯驱人葬北邙。只有且来花下醉,从人笑道老颠狂。
城阙望烟霞,常悲仙路赊。宁知樵子径,得到葛洪家。犬吠松间月,人行洞里花。留诗千岁鹤,送客五云车。访世山空在,观棋日未斜。不知尘俗士,谁解种胡麻。
病思羁怀少豫忻,暮年犹幸友多闻。千枝管秃因稽古,一啜芹甘欲献君。明主何曾轻朴学,后儒大率读今文。藏山俟圣吾侪事,何秘时人好子云。
矮屋两三间,无荣梦自安。好山看不厌,终日坐忘飡。书就松根读,琴来石上弹。浮生闲是宝,何必望为官。
日,游方氏龙山别墅,试效颦为之,俾主人刻之崖石云。胜处可宫,平处可田,泉土尤甘美。深复深,路绝住人稀。有人兮、盘旋于此。送子归。是他隐居求志。是要明主媒当世。嗟此意谁论,其言甚壮,孔颜犹有遗旨。大丈夫之被遇于时。入则坐庙朝出旗麾。列屋名姬,夹道武夫,满前才
初月光满江,断处知急流。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汉秋。为客寐常晚,临风意难收。三更柁楼底,身世入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