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苕溪杂兴四首》

只道还家犹未还,故山书册蠹鱼残。
半生不疗饥寒苦,空有诗名满世间。

作者介绍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苕溪杂兴四首》是宋代苏泂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只道还家犹未还,
故山书册蠹鱼残。
半生不疗饥寒苦,
空有诗名满世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泂对于自己身世的反思和对艺术成就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还家"的期盼和对"故山书册"的关注,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怀念之情。然而,作者也承认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贫困的生活,他在"饥寒苦"中度过了半生。尽管他拥有"诗名满世间",但他认识到这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因为他的心灵仍然感到孤独和失落。

赏析:
《苕溪杂兴四首》表达了苏泂对于故乡和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和艺术成就的痛苦反思。诗中的"还家"意味着对故土的向往和归属感,而"故山书册"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作者通过对"书册蠹鱼残"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忧虑,以及时光流转中文化的逐渐衰退。他直言自己"半生不疗饥寒苦",暗示了自己贫困困苦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揭示了他的内心困惑和迷茫。

最后两句"空有诗名满世间",传递了作者对自身成就的自省与反思。他意识到诗名的辉煌并不能消解内心的空虚和痛苦,暗示了他在追求名利与内心追求之间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个人命运和文化传承的反思,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意义和价值观的深思。

  • 《寄友人三首》

    水边幽树忆同攀,曾约移居向此间。欲语林塘迷旧径,却随车马入他山。飞花著地容难冶,鸣鸟窥人意转闲。物色可歌春不返,相思空复惨朱颜。

  • 《北高峰》

    旛竿袅影入青冥,暮鼓朝钟镇不停。劫火几灰龛底像,西风两减塔层铃。市人祈福心苗异,庙祝求金口角灵。三十六变登绝顶,日中长玩七元星。

  • 《南柯子》

    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枝。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 《颂一百则》

    千峰盘屈色如蓝,谁谓文殊是对谭。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 《题宝叶笑端》

    碧潭秋月句尤奇,系竹拈花总是诗。说著推敲便堪笑,问师端的笑何时。

  •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疏铁檐间挂作琴,清风才到遽成音。伊人欲问无真意,向道从来不博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