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炎凉已遍经,少年磨洗晚年成。
脚行险处人都错,心放宽时事自明。
阅世兴衰天有眼,随时消长水无情。
一身收拾归绳墨。
才动千条万绪生。
王镃,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宋末官金溪尉。宋亡,遁迹爲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顔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着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爲《月洞吟》一卷。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爲《月洞诗集》二卷。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涉世》是宋代诗人王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年轻到晚年的人生历程,表达了对人生的洞察和感慨。
诗词中提到了"甘苦炎凉已遍经,少年磨洗晚年成",表达了作者经历了各种甘苦、酷热和寒冷的考验,年轻时经历的磨练使他在晚年变得成熟和有智慧。
"脚行险处人都错,心放宽时事自明"这两句表达了在人世间行走时,很多人在危险的地方走错了方向,而作者通过心胸开阔,能够明白世事的本质和道理。
"阅世兴衰天有眼,随时消长水无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观察和领悟,认为人世间的兴衰和命运都是由天意决定的,水无情地流淌,不论人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
最后两句"一身收拾归绳墨,才动千条万绪生"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总结和展望,他通过整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使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得以发挥,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人从少年到晚年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诗意深邃,通过描绘人生的曲折和变化,传递了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的心态。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同时也引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睡起题诗寄汉滨,几年音信断知闻。何人为我持瓶去,满貯虚昙一饷君。
石桥驻马问田翁,一坞深深隔树东。帝子阁前沙似粟,野神祠下路如弓。疏松古涧风微动,细草阴厓雪半融。回望红尘才数里,不知身在乱山中。
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往往幽人寻水见,时时仙蝶隔云来。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自得佳人遗赠物,书窗终自独无寥,未能得会真仙面,时赏香囊与绛绡。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