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畲田词》是宋代文人王禹偁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北山种了种南山,
相助刀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
也应四海少荒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王禹偁对农耕劳动的赞美和对社会公平的呼唤。诗中的"北山"和"南山"象征着不同的农田,作者种植了北山的田地,也种植了南山的田地,表达了他勤劳努力的农耕精神,并强调了不偏向任何一方的公正原则。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努力耕种田地,为社会作出贡献。他呼吁全世界的人们都应该共同努力,减少荒田的存在,使四海之内都能够充满丰收和富饶。
赏析:
《畲田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农耕劳动的敬意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诗中的北山和南山象征着不同的地域和农田,作者以自己勤劳的行动展示了一个农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不偏袒任何一方,通过种植两个山区的田地,彰显了他对公正原则的追求。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奋发努力,共同创造一个没有荒田、富饶繁荣的社会。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读者。它融合了对劳动的赞美、对公平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繁荣的期盼,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它鼓励人们奋发努力,共同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北山和南山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公正原则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简洁明快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数朵山如削,青烟起墓墟。圣朝惟大度,蛮党亦安居。练卒来呈箭,生儿遣读书。更须看榜示,一与省人如。
欢声雷动,问邦民,知道君候生日。欲把天文占好事,夜半遥瞻南极。耿耿三台,寒光相射,瑞采连珠壁。自今以始,我公眉寿千亿。见说燕寝香凝,旌旗微动,猎猎薰风入。收拾乾坤生长意,留向人间敷锡。预约明年,难兄难弟,同侍虞琴侧。坐令仁寿,八荒开此寿域。
雨过苔犹湿,风来户半开。闲花忽落尽,啼鸟自飞来。
细读公诗屡绝编,心知妙处口难传。言言箴儆堪垂世,历历行藏自谱年。但觉朱弦馀倡叹,不烦玉斧玉雕镌。小儒可是通身胆,拟为坡仙注大全。
晚寒閒袖挥毫手,曲角栏干倚断云。丘壑尽容诗独步,江淮相望月平分。艰难鬓葆成霜茁,冷落梅花带雪芬。酒不能平诗磊磈,杯行到手已醺醺。
辛苦移家向溧州,微官只为斗升谋。寻思终是西湖好,且与山僧野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