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箨斑斑玳点匀,圆肤细细玉条新。
渭川美实容先食,却向秋风懒忆莼。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升甫旋和答复走笔酬之》
朝代:宋代
作者:强至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描述了一幅清新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嫩绿的竹笋,它们的表面布满了斑斑玳瑁般的斑点,整体如玉一般细腻光滑。这些美丽的竹笋是如此的可口,以至于它们容易引起人们的食欲。然而,面对秋风的吹拂,诗人却感到懒散,不愿去回忆夏日的美味莼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竹笋的美丽形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们的外貌与质感。嫩箨斑斑玳点匀,圆肤细细玉条新,这些形容词的运用,使得诗中的竹笋显得十分娇嫩而美丽。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竹笋的美味与秋风的懒散相对照,突显出了诗人对美食的渴望,以及对夏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美食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通过描绘竹笋的细节,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宜人的画面中,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好。整首诗情感平实而真挚,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笋的描写,表达了对美食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美好。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清新宜人的景象,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三宿酣神酎,乡名因此呼。山中千日者,自合是仙都。
连月奔趋祷雨坛,即今积雨厌蒙漫。苍天信自有时漏,后土不知何日乾。坐想田畴沦沼沚,忍闻升合换罢纨。纵阳援溺知无术,惭愧身为抚字官。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
北固多陈迹,东山复盛游。铙声发大道,草色引行驺。此地何时有,长江自古流。频随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笔判虚空也太奇,古今天下几多诗。虚空判了元无尽,信手拈来自不知。
吾慕斯人不以官,会昌一梦中兴间。何须更作穷愁志,秋雨长时睡正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