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男印绶诸侯秩,邹鲁闾净太古风。
兔苑胜游抛霰雪,琴台善政继丝桐。
征途朔吹貂裘暖,祖席清歌蚁酒空。
令弟严君俱应宿,时瞻悬象向南宫。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盛京宰单州武城县》是杨亿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子男印绶诸侯秩,
邹鲁闾净太古风。
兔苑胜游抛霰雪,
琴台善政继丝桐。
征途朔吹貂裘暖,
祖席清歌蚁酒空。
令弟严君俱应宿,
时瞻悬象向南宫。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盛京宰单州武城县的景象和情景。诗中描绘了子男(指杨亿)荣获官职、被封为诸侯,并且在这个地方展现了古代的风貌。诗人提到了兔苑,暗示着这个地方的园林景色美丽如兔子般灵动。琴台则代表了这里的善政和治理,继承了古代君王丝桐的优良传统。诗中还提到了征途,暗示着杨亿曾经参与过边境的战斗,但现在已经安享太平,征途上的寒冷已被貂裘取暖所替代。祖席上的清歌和蚁酒的空虚,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兄弟弟弟严君一同留宿,并向南宫瞻仰君王的形象。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盛京宰单州武城县的景象和情景,展现了诗人杨亿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对官职的喜悦之情。诗人通过运用意象和典故,将自然景色和历史传统融入其中,使诗词富有意境和情感。兔苑、琴台、征途等形象的运用,使得诗词更加生动而丰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兄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君王的景仰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待得春来解病颜,东风犹细北风顽。未全青帝行新令,腊去元须浃日间。
香裹寒云满溪,月明津渡人迷。梦入江南旧路,夕阳流水桥西。
天台一万八千丈,师在浮云端掩扉。永夜只知星斗大,深秋犹见海山微。风前几降青毛节,雪后应披白羽衣。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灵威。
山钩树白何年岁,流瀑可听下无地。行人愁绝却无愁,始信宜歌蜀道易。
滴尽池荷无奈雨,吹翻井叶可怜风。溪毛山骨犹无恙,尚有芦花对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