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苒苒门前道,根氐坚牢颜色好。
鸣籁萧森风雨生,紫鳞开动龙蛇老。
天若有意别留种,百年其下无纤草。
雷霆绕绕雪霜重,劲节支扶不颠倒。
野姿峭拔已背时。
肯要藤花彊缠抱。
南方赤夏苦蒸湿,万木无声就僵槁。
忽轻密荫少休息,肌骨便惊秋气早。
寄言匠者勿复顾,留作清凉除热恼。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圣泉寺松径》是一首宋代蔡襄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松苒苒门前道,
根氐坚牢颜色好。
鸣籁萧森风雨生,
紫鳞开动龙蛇老。
天若有意别留种,
百年其下无纤草。
雷霆绕绕雪霜重,
劲节支扶不颠倒。
野姿峭拔已背时。
肯要藤花彊缠抱。
南方赤夏苦蒸湿,
万木无声就僵槁。
忽轻密荫少休息,
肌骨便惊秋气早。
寄言匠者勿复顾,
留作清凉除热恼。
中文译文:
松树成荫的小径,
树根深深,坚固而色彩美好。
树林中传来阵阵鸣声,风雨生发,
紫色鳞片在龙和蛇之间交替闪动。
如果上天有意不让任何植物在此生长,
百年之间连一根草都无法生长。
雷雨交加,冰雪覆盖重重,
坚强的松树不会倒下。
野生松树已经挺拔多时,
它们愿意被藤蔓缠绕。
南方炎热的夏季酷热潮湿,
所有的树木都无声地枯萎。
突然,轻微的阴凉少了休憩,
肌肉和骨骼感到秋意的提前。
寄语那些匠人们,请不要再回头,
让这里成为清凉解除烦恼的地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圣泉寺松树林为主题,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坚韧不拔、顽强生存的精神。诗人以松树为象征,赞美了其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生长茁壮的品质。
诗中的青松象征着顽强和坚固,树根坚固且色彩美好,表现出松树的生命力和魅力。鸣籁和风雨的描绘,突出了松树在自然界中的威严和力量,而紫鳞开动龙蛇老的比喻则凸显了松树的古老和庄严。
诗人通过描述松树下没有其他植物生长的场景,表达了松树的独特和特立独行之美。松树经受住了雷霆和冰雪的考验,坚定不移地支撑着,不会被倒下。这种坚强和顽强的精神给人们以启示和鼓励,在逆境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南方夏季的描绘,对比松树的坚韧。夏季的酷热潮湿使得万物失声,而松树依然屹立不倒,展现了其与恶劣环境相对抗的能力。
最后两句寄语匠人们,呼吁他们不要再回头,让圣泉寺成为一个清凉减轻烦恼的避暑胜地。这种寄语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工匠们的劝告,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以精湛的技艺打造出更多的清凉之地,为人们带来舒适和宁静。
整首诗以松树为中心,通过对松树在恶劣环境中坚韧生长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坚强、顽强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力量的世界,启示人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价值观。
儿童系马黄河曲,近岸河流如可掬。任村炊米朝食鱼,日暮荥阳驿中宿。投老经过身独在,当时洲渚今平陆。秫黍冥冥十数家,仰视荒蹊但乔木。冰盘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还东驰。尔来百口皆年少,归与何人共此悲。
软红帘动月轮西,冰作阑干玉作梯。寄语麻姑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独处天光发,何尝离定中。问云谁散乱,又道主人公。
自叹未沾黄纸诏,那堪远送赤墀人。老为侨客偏相恋,素是诗家倍益亲。妻儿共载无羁思,鸳鹭同行不负身。凭尔将书通令弟,唯论华发愧头巾。
莫学休公学远公,了心须与我心同。隋家古柳数株在,看取人间万事空。
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