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圣无忧》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人生的离合与相聚,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谊和欢聚时刻的珍视。诗中通过描写风波险恶的世路和长久的别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离散的无奈。然而,当人们再次相聚时,作者强调要欢欣饮酒,享受美好的时光,通过饮酒消除忧愁和烦恼。诗中还提到春风不染髭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感叹。最后,作者借酒倒在花前,表达了对友谊和情感的忠诚,拒绝他人的搀扶。
赏析:
《圣无忧》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友情的思考。诗中的"世路风波险"和"十年一别须臾"描绘了人生中的挫折和离别,使人感受到人世间变幻莫测的真实性。然而,诗中并没有沉溺于悲伤和痛苦,而是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相聚的时刻。"相见且欢娱"表达了对友情和欢聚的愉悦之情。诗中的"好酒能消光景"传递了一种纵情欢乐的意境,酒可以化解忧虑和困扰,使人在相聚时能够尽情享受。"春风不染髭须"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春风的纯净和洁白与人生的烦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的两句"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忠诚和坚定,他宁愿倒在花前,也不愿让别人扶起自己,表达了对友情的真挚和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表达了对人生变迁和友情的感慨,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画师不肯传风蝶,故作枯乾逞奇绝。清秋未合结繁阴,深户何从洒飞雪。雪里鸭儿苦耐寒,眠沙枕浦白云团,黄芦槭槭枝叶乾。江头鸣雁恰飞起,恍如身到潇湘间。潇相洞庭云水隔,山路坡陁断行客。从来冬景画已难,况有翎毛似崔白。已觉冰漫稻梁少,更疑水宿溪垠窄。生平有道付沧洲,
大似明珠径寸,黄如香蜡成丸。落处韩嫣遗弹,可怜不救饥寒。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白{左亻中纟右刀}丛中第一尊,硬将明越作台温。将头撞破虚空后,又把金针锁细痕。
梅从何逊骤知名,句入林逋价转增。佳故品题因度远,暗能摸索为香凝。每逢陈迹空搔首,不见斯人但服膺。菊径依依怀靖节,瓜田草划念东陵。
西山南浦昔相逢,桂林象郡今相送。长才妙略世所知,诸公遗人胡不用。文风广被固可喜,志士远适岂其理。上书报罢君勿悲,广西政复多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