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悠悠心自知,强颜於世转参差。
移床独卧秋风里,静看蜘蛛结网丝。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省中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万事悠悠心自知,强颜於世转参差。
移床独卧秋风里,静看蜘蛛结网丝。
中文译文:
万事悠悠,心中自有明悟,我强颜欢笑,却在世间经历着各种起伏。
我将床榻搬到了秋风中独自躺卧,静静地观察蜘蛛结网的丝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的王安石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诗中的第一句"万事悠悠心自知"意味着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人们应当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知之明。作者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但仍然选择以强颜欢笑的方式面对。
接下来的两句"移床独卧秋风里,静看蜘蛛结网丝"描绘了作者独自将床榻移到秋风中,静静地观察蜘蛛结网的场景。这里蜘蛛结网的丝线被用来暗喻人生的无常和脆弱性,而作者的观察则显示了对这种无常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索,传达了王安石对于世事变化的洞察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他呼吁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知之明,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辨和对人生的拷问。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思想和文学才华,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审美价值。
育才为国寸心丹,修泮时闻锵八鸾。绿引沧溟循道入,青徘名第对门看。宸钩日焕龙蛇动,书阁云齐牛斗寒。未学幸陪芹藻豆,讵耽秋菊夕英餐。
云气深深护石坛,红尘飞不到阑干。清阴满地无人迹,一径松风鹤梦寒。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三王贵养老,取重在乞言。酒醴副佳淆,黄发斯皤然。朝廷本忠厚,风俗亦变迁。岂意汉道微,侍中惟少年。耆旧无备问,李公所以难。
罢直奚官雪满腮,少年曾扈上之回。金砧丰削蹄多裂,玉秣辛酸齿半摧。苜蓿地间春早遍,葡萄宫废野花开。病嘶破枥秋风夜,独忆先朝较猎来。
碧梧枝上占秋信,微闻雨声还惬。虹影分晴,云光透晚,残日依依团箑。阑干一霎。又长笛归舟,乱鸦荒堞。两鬓西风,有人心事到红叶。娇莲相对欲语,奈莲茎有刺,愁不成折。天上欢期,人间巧意,今夜明河如雪。新宽带结。想宝篆频温,翠奁低揭。雾湿云鬟,浅妆深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