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欲尽垂为鼻,百战皆空但有城。
虎闯穴中秦地恐,龙飞渭上汉江倾。
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将犹存仲达精。
睥睨陵迟春草满,白羊无数向风鸣。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石鼻城》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山欲尽垂为鼻,
百战皆空但有城。
虎闯穴中秦地恐,
龙飞渭上汉江倾。
雍人未有章邯怨,
魏将犹存仲达精。
睥睨陵迟春草满,
白羊无数向风鸣。
诗意:
这首诗以石鼻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战争动荡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赏析:
1. 诗中的“千山欲尽垂为鼻,百战皆空但有城”描绘了壮丽的山势,以及坚固而意义非凡的城池。这种对山与城的对比,寓意着人类的努力与坚守,即使百战皆空,城池依然屹立不倒。
2. “虎闯穴中秦地恐,龙飞渭上汉江倾”通过虎、龙的形象,表达了战争的可怕与破坏力。虎闯穴中,秦地恐惧;龙飞渭上,汉江倾泻,这些形象化的描写突显了战争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冲击。
3. “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将犹存仲达精”这两句表达了历史人物的怨愤和顽强精神。雍人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将章邯,魏将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将领仲达。这些历史人物的存在,彰显了他们的坚韧和智慧,使人们对历史的传承和故事的延续感到敬佩。
4. “睥睨陵迟春草满,白羊无数向风鸣”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中的“睥睨陵迟”意味着眺望远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白羊向风鸣又暗示着歌颂和呼唤的意味,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希望和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山城的形象、历史人物的记述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战争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它展示了苏辙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勇敢和智慧的赞美。
古人喜经纶,万事惭强聒。时来上青冥,俯仰但一节。危言回丘山,声利尽毫末。由来治乱体,宿昔心已达。肯随俗好恶,议论轻自决。遗风何寥寥,梦寐待豪杰。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阙。长材晦朝伦,高行隐家闼。新除酬问望,宿蕴行施设。念吾非忘形,此理未易说。
对修篁万个,更疏雨、洗琅玕。望燕外晴丝,鸥边水叶,胡蝶成团。榴红劝人把酒,泛菖蒲、对客不成欢。金缕新番彩索,始知今岁衣宽。年年。此日青楼,花缺处、倚阑干。记小扇清歌,蛮笺妙墨,不觉更残。可怜旧游似梦,向人人、未减一枝兰。纵有千金莫惜,大家沈醉花间。
仗节传呼出紫宸,燕南蓟北望车尘。身为五郡循良守,家是三朝宿卫臣。对榻梦魂思共得,据鞍吟啸喜相亲。驿亭处处逢花发,疑是春光解送人。
春花秋月,古往今来暂时间。贵贱贤愚,曾经换几番。死生似蚁任循环。咫尺仙乡人不到,出尘径路,如隔万山。省悟归,真正恬然养素,自乐清闲。世事俱无染,一身清净,无为心定观。耀璧辉金向外看。迸万斛明珠,推出二关。太极宫中,凝结内丹。纯风馥奕透琅?。万*周流归一体,
鹄袍待对满京华,刚许癯儒作探花。性淡不知花可探,班头独立紫宸衙。
快马如龙度埒尘,射麞放饮藉汀蘋。鼻头出火风生耳,宁愿扬州作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