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无地头,去有踪迹。
笑不省是什么意,扫不尽几多狼藉。
苦海无边,行愿无边。
唤作普贤,即非普贤。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巖。爲青原下十三世,宝峯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拾得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朋。这首诗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思考和领悟的境界,同时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境遇。
诗中描述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存在感。"来无地头,去有踪迹"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的始终不定和无常,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明确的起点,离开时却留下了痕迹。作者通过这种对时间和存在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诗"笑不省是什么意,扫不尽几多狼藉",探讨了人们对于欢乐和困扰的认知。作者提问了笑声背后的真正含义,以及人们是否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这种对内心的质疑和对人生的拷问,使得这首诗更加深入人心。
在最后两句诗中,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限渴望和追求。"苦海无边,行愿无边"这句诗描述了苦难和困境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而人们的愿望和行动却是无限的。"唤作普贤,即非普贤"这句诗则意味着普贤菩萨的名号被用来称呼自己,但作者并不认为自己是真正的普贤菩萨。这种自我否定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境遇的谦逊和虚心。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人生的起伏和意义。作者以自省的态度,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无常以及对内心真实的追求。这首诗词对于人们探索人生的道路和思考自我意义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壮国山河倚空碧,迥拔烟霞侵太白。绿崖下视千万寻,青天只据百馀尺。
严家儿,八岁杀父姬,严家父称奇。养成虎豺恶,腐儒弄虎髭。嗟吁豺虎天早毙,七十慈母免官婢。
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风送秋荷满鼻香,竹声敲玉近虚廊。梦回故国情方黯,月过疏帘夜正凉。菱镜也知移艳态,锦书其柰隔年光。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
秋虫响空堂,纤月下幽渚。鸟惊风外林,花落庭中树。羁栖兴远怀,城阿隔秋雨。耿耿良不寐,脉脉以无语。
心境难调缓急弦,住山空度一年年。逐时蔓草徒劳铲,去日寒灰莫更然。北里笙歌传水上,西湖书记到花前。寻常忆得除禅语,次第无过省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