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高天白夜沉沉,墙外谁家送远砧。
有月林梢鸣翠羽,无风窗下落黄金。
百年已老安仁鬓,三径空怀靖节心。
病眼细书何龃龉,短檠犹得对孤斟。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释奠斋宿》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高天白夜沉沉,
墙外谁家送远砧。
有月林梢鸣翠羽,
无风窗下落黄金。
百年已老安仁鬓,
三径空怀靖节心。
病眼细书何龃龉,
短檠犹得对孤斟。
诗词以描绘夜晚的景象为开篇,云高天白,夜色深沉。墙外有人家的砧杵声送行,增添了一丝离别的忧愁氛围。接下来,描绘了林梢有月,月光如翠羽般在林梢闪烁,窗下虽无风,却有黄金色的落叶飘落,给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百年已经过去,作者的头发已经斑白,但他内心依然怀抱着安宁和仁爱的心灵。他走过了三条小径,回忆起青年时代的豪情壮志,如今却只能怀念节俭和安宁的心境。病眼细书指的是作者因病而视力衰退,他艰难地书写文字,充满了无奈和痛苦。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虽然残疾,但仍然可以用短檠(指短琴)来弹奏,对酒作对,与自己对话,表现出他对孤独生活的接纳和对人生的深思。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离别的忧愁,同时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境遇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安宁、节俭和自我反省的向往。这首诗词既有意境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此夕其如好客何,秋风嫋嫋水微波。渡江公子今无恙,上蔡家声世不多。未放清朝空老去,欲谈前事竟谁过。阻陪觞豆彷徨久,坐想风流为一歌。
三月廿八雪,十月十九雷。日官起历失气朔,深春为腊冬为梅。衣巾暄淑糁白醭,研席昏湿凝青埃。阶头蠢{左月右忍}上未已,阵阵送雨千峰来。水乡种早场已筑,山乡种晚鎌方催。漏天未信解晴否,低田芽茁高田摧。老农一饱不自保,愁面百摺何当开。君不见太史局申十月盂,麦成堆。
水天空阔竟忘遥,太白巍巍望九霄。面目俨然云雨外,孰云生死不同条。
光阴过眼似奔轮,谁保生前梦幻身。四老共成三百岁,一时已胜万千人。得閒对酒须拼醉,乘健看花莫厌频。勿谓病多衰已甚,尚堪开口送残春。
游山闻说多诗句,久已传抄听小胥。屡戒譍门老马走,门前驿弟不为疏。
卧龙山前秋雨晴,郑子过我如夙昔。照人眉宇寒巉巉,悬知笔有千钧力。镜湖岁暮霜叶空,乃闻载酒同诸公。归来湖山皆动色,新诗一纸吹清风。文章要须到屈宋,万仞青霄下鸾凤。区区圆美非绝伦,弹丸之评方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