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诗词:《使东川·望驿台(三月尽)》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可怜三月三旬足,
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
不曾春尽不归来。
中文译文:
可怜的三月三旬已经过去,
我愁苦地望着江边的驿台。
我想必孟光今天一定会说,
他还没有等到春天结束就回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表达了诗人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诗人在东川使任期满后,望着江边的驿台,心中充满着忧愁和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三月三旬,这表明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诗人依然没有等到亲人的归来。
诗中的孟光是指诗人的亲人或朋友,他们之间曾有过约定,约定在春天结束之前归来。然而,现在已经是春天接近尽头的时候,诗人却没有见到孟光的归来,这让他感到非常失望和忧伤。
通过描绘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期待,诗词表达了离别和相思之情。诗中的驿台象征着远方的归乡之路,诗人望着驿台,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盼望。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心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归乡的渴望。
这首诗以其深情而又含蓄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离别之情和对亲人归来的期盼,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它展示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团聚的渴望和希望。
秋意满平芜。梦绕*鲈。一江烟水雁来初。昨夜西风吹杜若,渺渺愁予。人隔楚天隅。相望踌蹰。想应多病故人疏。门巷凄凉谁买赋,瘦也相
晞发沧浪上,滩声近广骚。绿围齐长柳,红糁半含桃。欲寡堪增寿,闲多更养高。佳哉凤凰垅,悲甚付乌号。
四月圆荷钱学铸。鳞鳞波暖鸳鸯语。无数燕雏来又去。鱼未取。钓丝直上晴蜓聚。风弄碧漪摇岛屿。奇云蘸影千峰舞。骑马官人江上驻。天且暮。借舟送过沧浪渡。
害风仙。害风仙。万事俱忘理太玄。调和汞与铅。结金莲。结金莲。九转功成性月圆。超凡入洞天。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几生曾得闍瑜意,今日堪将贝叶书。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