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层高阁侵云汉,双派清流透石岩。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二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层高阁侵云汉,
双派清流透石岩。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壮丽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作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壮美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景观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首句“千层高阁侵云汉”,描绘了层层叠叠的高楼阁,巍峨挺拔,宛如直入云霄,给人一种壮丽的视觉感受。这里的“云汉”指的是天空,表达了高楼阁耸立云端的景象。整句意境宏大,气势磅礴。
第二句“双派清流透石岩”,以水流的形象丰富了诗的意境。这里的“双派”指的是两股清澈的水流,它们从石岩间穿过,清澈透明。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也表达了水流的坚韧和持续不断的奔流之态。整句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和悠远之感。
整首诗词通过对高阁和清流的描绘,展现了壮美的自然景色。在这些景色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生命的蓬勃活力。同时,诗中所表达的视野开阔和意境宏大,也让人们产生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可能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寄寓了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坚韧和追求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其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内涵丰富的意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双阙一回首,滞留今十连。河图元国镇,泗石待宫县。南纪浪翻雪,北风尘暗天。经营倚天定,九轨达山川。
暗将罗扇递新声,巧似东风柳树莺。唱彻梨园谱中曲,内中一曲最关情。
村巷翳桑麻,萧然野老家。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啄木矜奇服,牵牛蔓碧花。一樽虽草草,笑语且喧哗。
羽檄本宣明,由来□木声。联翩至汉国,迢递入燕营。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
柳动御沟清,威迟堤上行。城隅日未过,山色雨初晴。莺避传呼起,花临府署明。簿书盈几案,要自有高情。
云巾羽扇得真如,不用羞惭非故吾。入手千般休说巧,转头一著不为愚。尘中羁绊无还有,物外逍遥有若无。我若忘机曾悟此,烟波鸥鹭是吾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