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午,大地元来没寸土。
天上天下独为尊,耀目连晴无可睹。
石巩痴,逢马祖,自己如空谁射弩。
三平了道劈开胸,不拄箭锋徒自苦。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十二时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阳南斗高挂天,大地本无一寸土。
天上地下我独尊,明亮无云难观瞩。
石头牢固执着愚,遇见马祖心如虚。
自己如同空无物,有谁能射中箭锋?
三平了道劈开胸,不依赖箭尖自受苦。
诗意和赏析:
《十二时歌》描绘了太阳高悬南方,大地无土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天上天下独为尊,以及明亮的天空连绵晴朗,表达了自然界的伟大和壮丽。诗中的石巩和马祖象征着执着和空无,诗人自问自己如同虚空,无物可射中箭锋。接着,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束缚的追求,他不依赖箭尖而自愿拆开胸膛,自我苦行。整首诗抒发了诗人超越尘世的心境,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解脱。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思想境界。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个人对自由和心灵解脱的渴望。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将天上天下的壮丽景象与自己的微小存在相对照,诗人呈现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追求者的警示,即不要依赖外在物质,而是在内心中寻求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这首诗词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和超脱尘世的风格,展示了宋代佛教文化的影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境界的思考,诗人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整首诗以简洁、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内心解脱的追求,使读者在静心体味中感受到禅宗的智慧和悟道的力量。
逢人乞一文,袋进而敌国富。不是下生迟,嫌佛不肯做。
故人九寺长,邀我此同欢。永夜开筵静,中年饮酒难。微风侵烛影,叠漏过林端。腊后分朝日,天明几刻残。
浪痕经雨,鬓影吹寒,晓来无限萧瑟。野色分桥,翦不断、溪山风物。船系朱藤,路迷烟寺,远鸥浮没。听疏钟断鼓,似近还遥,惊心事、伤羁客。新醅旋压鹅黄,拚清愁在眼,酒病萦骨。绣阁娇慵,争解说、短封传忆。念谁伴、涂妆绾结。嚼蕊吹花弄秋色。恨对南云,此时凄断,有何人知
只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前年买南,园本为一亩竹。稍去千百竿,欲广西南屋。本心初不尔,百口居未足。黾勉斤斧余,惭愧琅玕绿。东园有余地,补种何年复。凛凛岁寒姿,余木非此族。
孤明历历曲弯弯,色与芦花彷佛间。多是满船空载去,几人亲得见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