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寅,早起堂前参二亲。
处分家中送疎水,莫[教]父母唤频声。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十二时行孝文》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时分,我起床后去堂前向双亲行孝。我在家中处理一些琐事后,送他们去疎水地,只是不要频繁地叫父母。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孝顺的儿子在早晨起床后,首先去堂前向父母行孝的场景。他在家中忙完一些事情后,带父母去疏水地散步。然而,他提醒自己不要频繁地叫父母,以免打扰到他们的休息。
赏析:
《十二时行孝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孝顺的行为和儿子对父母的关爱。诗中的"十二时行"指的是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表达了儿子全天候的孝道行为。诗人通过描绘清晨时分的孝顺场景,展示了尊敬父母的美德。
首句"平旦寅,早起堂前参二亲"表明了儿子一大早就去堂前向父母行孝,体现了他对家庭的尊重和关怀。接下来的两句"处分家中送疎水,莫[教]父母唤频声"则描绘了儿子带父母去散步的情景,并告诫自己不要频繁地叫父母,以免打扰到他们休息。
整首诗简短而扼要,表达了儿子对父母的孝心和关爱。它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价值观的重视。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普遍的美德,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情感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我作长沙客,诸公多与游。闻风亦云旧,识面怅无由。忽辱高轩过,仍蒙古句投。偶从旁舍去,不办小淹留。
酒染凝腊密染香,一枝聊发次公狂。小楼准拟来仟驭,明日红云绕树芳。
陵柏无心竹变秋,不能同戚拟同休。岁寒焉在空垂涕,覆水如何欲再收。
玉帐宏开会众英,崭崭头角露峥嵘。人才数半凌烟赞,姓氏推先月旦评。桂子风前鹏翮健,梅花雪外马蹄轻。两魁衣钵须争继,联辔归来昼锦荣。
百尺楼高燕子飞,楼上美人颦翠眉。将军一去音容远,只有年年旧燕归。春风昨夜来深院,春色依然人不见。只余明月照孤眠,回望旧恩空恋恋。
佳月好风天,诗来眼豁然。定心生古韵,淡态洗春妍。一面总如旧,五言相结缘。尚能茅屋下,剩把巳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