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二月大雨》

一冬都无五日寒,赤日杲杲后土乾。
水官丐归帝弗许,诘朝不雨吾戮汝。
斯须便放大瓢倾,一洗万里尘埃清。
不妨更作尺深雪,桑榆之功尚堪说。

作者介绍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十二月大雨》是宋代作家裘万顷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十二月的大雨,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期盼和喜悦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冬都无五日寒,
赤日杲杲后土乾。
水官丐归帝弗许,
诘朝不雨吾戮汝。
斯须便放大瓢倾,
一洗万里尘埃清。
不妨更作尺深雪,
桑榆之功尚堪说。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干燥的冬天,长时间没有降雨,甚至连五天的寒冷都没有出现。裘万顷通过描写天空中高悬的太阳和焦土的干裂,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期待。

诗中提到“水官丐归帝弗许”,意味着水官向皇帝乞求降雨,但未得到许可,因此作者诘责朝廷为何不让雨水降下来。这种对政府的不满和无奈,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对雨水的渴望。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和向往,他希望雨水能够迅速降临,如大瓢一般倾泻而下,洗涤万里尘埃,使世界变得清新明亮。

最后两句“不妨更作尺深雪,桑榆之功尚堪说”,表达了即使下起尺深的大雪,也能够体现出桑榆时分的美景。这里的“桑榆之功”指的是夕阳的余晖,它将雪地映照得红艳如火,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雨水和雪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渴望和喜悦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对政府的不满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政治现实的批判,诗词凸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 《寄题林景思雪巢六言三首》

    万境人踪尽绝,百围天籁都沉。惟余冷淡生活,时复捻髭冻吟。

  • 《古柏》

    不训威音劫外春,错将西祖意瞒人。纷纷多是寻枝叶,谁向枯椿透法身。

  • 《句》

    一溪晓绿浮鸂鶒,万树春红叫杜鹃。

  • 《题桃源手卷》

    种柳栽桃总是春,兴亡千古一沾巾。只评隐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亚人。年号记曾题甲子,儿孙肯使识君臣。南阳高士空遐想,不向柴桑去问津。

  • 《题润州金山寺》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 《赠施仙姑》

    缥缈吾家一女仙,冰容虽小不知年。有时频夜看明月,心在嫦娥几案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