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披草棘访槎牙,为爱凌霜傲雪花。
不学春花娇女面,朱帘翠幕几重遮。
《十二月廿三日举故事访黄冈梅》是宋代诗人陈文蔚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岁披草棘访槎牙,
为爱凌霜傲雪花。
不学春花娇女面,
朱帘翠幕几重遮。
诗意:
这首诗以十二月廿三日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黄冈梅花的赞叹之情。诗人描述自己穿越岁月的寒冷和草木的荆棘,前往寻找梅花的美丽。他因为对梅花的钟爱而毫不畏惧地冒着严寒和风雪的侵袭。与春天的娇媚花朵不同,梅花在严寒的冬季中开放,独树一帜,傲立于雪花之上。诗人并未追求春天般的柔美,而是欣赏梅花自身的坚韧和独特之美。他将梅花描绘成一道红色的帷幕和翠绿的屏障,遮挡了严寒的寒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中的梅花,表达了诗人对坚韧、独立和自我价值的赞美。梅花开放在严寒的冬季,象征着不畏艰难困苦、顽强生存的精神。诗人以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对梅花的热爱和追求,他不追求春天般的柔美和娇媚,而是崇尚梅花所具备的刚毅和坚守。梅花的红色帷幕和翠绿屏障象征着梅花的高贵和守护,使其成为冬季中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存在。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和独立个性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美与真实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以对梅花的赞美为主题,通过描绘梅花在冬季的独特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坚韧、独立和真实的追求。诗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感受,展现了对梅花的深切理解和赞赏,使读者在寒冷的冬季中感受到梅花所蕴含的生命力和美丽。
汉月生辽海,朣胧出半晖。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适远能忘别,冲行敢惮泥。野航初唤渡,茅屋正啼鸡。雨后妨梅步,风前对竹题。因公动高兴,忆我旧幽栖。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皇封。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一叶飘丹,乾坤独露。万缘泯迹,法界全彰。沩山水牯牛,大雄白额虎。河阳新妇子,临际小厮儿。虽然借路经过,拶著扶篱摸壁。
未许同交死,全身报国仇。太阿飞出匣,欲取贾充头。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