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古镜砚,肌理细密匀。
沄沄散角痕,巨口细鱼鳞。
涪翁铭其背,文字极雅驯。
郑佽彦相者,不知何如人。
回首数百载,想见元丰春。
晴窗试磨洗,墨旧兔颖新。
攜归供行斋,侑此金石身。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试涪翁题郑佽砚》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拥有一块古镜砚的情景,并以此为引子展开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有古镜砚,肌理细密匀。
沄沄散角痕,巨口细鱼鳞。
涪翁铭其背,文字极雅驯。
郑佽彦相者,不知何如人。
回首数百载,想见元丰春。
晴窗试磨洗,墨旧兔颖新。
攜归供行斋,侑此金石身。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古镜砚的珍视和思考。砚是中国书法和绘画中常用的工具,而这块古镜砚则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作者描绘了砚的肌理细密且均匀,散布着角痕和鱼鳞状的纹理,给人一种沉静和古老的感觉。
诗中提到了涪翁,涪翁是古代蜀地的一位传奇人物,据说他可以预测灾难并拯救人民。砚的背面铭刻着涪翁的字迹,文字极其雅致和温润,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趣。
随后,诗词中出现了郑佽彦相者,这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人物,作者对他的身份和事迹一无所知。这里的郑佽彦相者可以看作是作者对历史中普通人物的关注和思考,他们的存在和贡献虽然不为人所知,但却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重要的价值。
在诗的结尾,作者回首数百年的历史,希望能够看到元丰时代的春天。这里元丰春指的是宋仁宗时期,这是一个相对安定繁荣的时代,作者对这个时代充满了向往和遥远的憧憬。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晴朗的窗前磨洗砚台,旧墨带来新的灵感。作者将这块宝贵的古镜砚带回家中,供奉于书斋之中,将其作为珍贵的金石之身。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镜砚的描写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向往。它展示了作者对物品的情感投入和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怅望南巡竟不还,泪和湘雨暮斑斑。须知竹死愁方尽,莫恨秦人鞭赭山。
肃肃艺祖,滔滔浚源。有雄玉剑,作镇金门。玄王贻绪,后稷谋孙。肇禋九庙,四海来尊。
游旧多厌绝,怪君终眷知。帐留仍碧酒,紵献更清诗。风义固难及,月评无乃私。相从文字乐,悔作十年迟。
积阴为患恐沈绵,革去方惊造化权。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乾果味全。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单衣初试觉身轻,云淡风和雨乍晴。墨泼小池科斗乱,簧调深院栗留鸣。飞花逐马疑招饮,落絮依人似送行。余景老来偏爱惜,可堪白日去无情。
我友君居德行科,见君觉我汗颜多。笔端有韵珠盈唾,胸次无尘玉不磨。好去腰斤高斫桂,向来传钵有持荷。广寒管领群仙到,为我殷勤谢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