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策能伤性,捐书可尽年。
弦歌无旧习,香火有新缘。
白土长冈路,朱湖小洞天。
望公时顾我,於此畅幽悁。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示耿天骘》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挟策能伤性,
捐书可尽年。
弦歌无旧习,
香火有新缘。
白土长冈路,
朱湖小洞天。
望公时顾我,
於此畅幽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对朋友耿天骘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几个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展示了作者与耿天骘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赏析:
首先,诗中的"挟策能伤性,捐书可尽年"表达了作者与耿天骘交往的方式。"挟策能伤性"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交流是通过书信来进行的,文字的交流能够触动彼此的内心。"捐书可尽年"则强调了他们相互借书阅读的习惯,通过书籍的交流,友谊得以长久延续。
其次,诗中提到了"弦歌无旧习,香火有新缘"。这两句诗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欢乐时光。"弦歌无旧习"表示他们的欢声笑语不受拘束,没有约束和拘束,自由自在。"香火有新缘"则意味着他们的友谊在不断发展,有了新的纽带和联系。
其次,诗中的"白土长冈路,朱湖小洞天"描绘了两人之间的相聚之地。"白土长冈路"意味着他们的相会地点是在田园乡野中,这里的白土长冈路可能是两人的约定之地。"朱湖小洞天"则指的是他们的相聚之处,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僻静而美丽的湖泊或山洞,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耿天骘的思念之情。"望公时顾我,於此畅幽悁"表明了作者对耿天骘的期盼和思念,希望他能够来到这个地方,与作者一同享受幽静的时光。
总体而言,《示耿天骘》通过描绘情感和意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人思念之情。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王安石细腻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真挚赞美。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