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
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
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
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
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
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
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
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
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
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
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
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中文译文:
曾经到过襄阳登上凤林寺阁,
香阁紧邻清汉江,丹梯隐藏在翠绿之中。
茂密的林篁在天际,与尘世相隔甚远。
苔石衔接着仙洞,莲舟停泊在钓矶。
山云飘荡在屋檐上,江雨飞入庭院里。
虽然相信南方的美景,但是严禁北归。
幽深的探索无法再来,只能留步享受芬芳之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襄阳的风景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宋之问对于旅途的感慨与美景的赞叹。
诗人描述了凤林寺阁,它耸立在清汉江畔,被称为香阁,丹梯隐匿在清新的绿色之间。凤林寺阁所处的位置很高,林木茂密而繁多,仿佛与尘世隔绝。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山川之美。山云飘荡在建筑的屋檐上,江雨凭借风势飞入庭院,构成了和谐的自然景观。
诗末,诗人表达了对于美景的情感表露和留恋之情。虽然相信南国的美景,但是为了遵守严格的官员规定,不能继续北归。同时,诗人也感叹幽深的探索无法再来,只能在此停留,沉浸在芬芳之美中。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旅途中美景的赞美与留连之情。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的感受,传递出一种惋惜和享受之情,在读者心中产生美好的共鸣。
秋气横排万马,尽屯在、长城墙下。每到三更素商泻。湿龙楼,晕鸳机,迷爵瓦。谁复怜卿者?酒醒后、槌床悲诧。使气筵前舞甘蔗。我思兮,古之人,桓子野。
世已无孔子,获麟意谁知。我尝为之说,闻者未免非。而子独曰然,有如埙应篪。惟麟不为瑞,其意乃可推。春秋二百年,文约义甚夷。一从圣人没,学者自为师。峥嵘众家说,平地生险◇。相沿益迂怪,各斗出新奇。尔来千余岁,举世不知迷。焯哉圣人经,照耀万世疑。自从蒙众说,日月
年年时节近中秋,佳水佳山熳烂游。此际归期为君促,伊川不得久迟留。
依依宫柳指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园林悭十亩,天赐老生涯。雪境吟终夜,春时醉一家。篱疏簪菊种,石古络藤花。莫有同盟者,多煎谷雨茶。
驾言寻凤侣,乘欢俯雁池。班荆逢旧识,斟桂喜深知。紫兰方出径,黄莺未啭枝。别有陶春日,青天云雾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