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食河豚鲈鱼席间口占》

午食河豚晚食鲈,两鱼风味绝悬殊。
怀归未必因兹品,适口何能计此躯。
春岸荻芽常喜有,秋风莼菜不愁无。
笑他俗子甘鳅鳝,为此杯羹戒不虞。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食河豚鲈鱼席间口占》是宋代作家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午餐时食用了河豚,晚餐时享用了鲈鱼,两种鱼的风味完全不同。怀念家乡的滋味并不一定是因为品尝了这些美食,适口的东西又怎能计算身体的价值。春天河岸上的芦苇芽常常令人喜悦,秋天的清风中莼菜也不会缺少。嘲笑那些只追求俗物的人,他们只满足于鳅鳝这种低级的食物,为了这样的一点利益而戒备起来是多么可笑。

诗意:
这首诗词以食物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不同食物风味的感受以及对俗世物质追求的嘲讽。通过对河豚和鲈鱼的对比,作者展现了不同食材所带来的饮食享受的差异。他认为只顾享受物质的满足是肤浅的,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两种鱼的风味差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食的品味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人并没有将口感和味道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他认为适口的东西并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反而讽刺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认为他们的欲望是狭隘而可笑的。

诗中还通过描写春天的芦苇芽和秋天的莼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然美味的赞美。诗人通过对食材的选择和对食物的态度,抒发了对纯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俗世物质追求的批判。

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对食物的描述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立的思考力。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要忽视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真正的热爱。

  • 《紫极观二首》

    杨柳花飞杏子新,园林无地可留春。却寻风雨江边路,惭愧烟霞物外人。

  • 《秋末江上望》

    莽莽古江滨,纷纷坠叶频。烟霞谁是主,丘陇自伤神。吞并宁唯汉,凄凉莫问陈。尽随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一作李端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 《和仲伯达》

    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绣谷只应花自染,镜潭长与月相磨。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横江击素波。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 《题馀不溪废寺》

    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 《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

    郎署领制诰,十年未上坡。冯唐空潦倒,卫绾是谁何。犹赖紫垣直,聊遮白发多。归田未有计,村树绿婆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