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食婵娟非寿资,清怀犹胜几男儿。
壶觞竹寺寻秋月,灯火荷斋听雨时。
补衲有衣曾礼佛,吞舟无诀莫凭医。
平生潇洒王文学,地下相逢且说诗。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史亨父挽诗》
玉食婵娟非寿资,
清怀犹胜几男儿。
壶觞竹寺寻秋月,
灯火荷斋听雨时。
补衲有衣曾礼佛,
吞舟无诀莫凭医。
平生潇洒王文学,
地下相逢且说诗。
【中文译文】
玉食婵娟非寿资,
清怀犹胜几男儿。
壶觞竹寺寻秋月,
灯火荷斋听雨时。
补衲有衣曾礼佛,
吞舟无诀莫凭医。
平生潇洒王文学,
地下相逢且说诗。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戴表元创作的《史亨父挽诗》。诗中通过描绘几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一、二句描述了逝者生前的优雅品味和高尚气质,将玉食和婵娟美景作为寿命所不能得到的财富,强调了逝者的独特魅力,以及与寿命相比,内心的清怀更显珍贵。这种对逝者的赞美也间接反映了诗人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第三、四句描绘了寻找心灵慰藉的场景。壶觞竹寺寻秋月,灯火荷斋听雨时。这里的壶觞、竹寺、秋月、灯火、荷斋、雨水等词语,都是表达寻找安宁与宁静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灵魂的祝福和对逝者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渴望。
第五、六句则展现了逝者曾经的修行和对生命的深思。补衲有衣曾礼佛,吞舟无诀莫凭医。诗中的补衲、礼佛、吞舟等词语,都是修行和超越尘世的象征。逝者曾经虔诚地信奉佛教,也将自己的命运交托给了自然,寄托了对医学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境遇和对逝者的思念。平生潇洒王文学,地下相逢且说诗。诗人自称潇洒王文学,表明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自由和豪迈,也暗示了自己对逝者的怀念和对逝者灵魂的追思。地下相逢且说诗,寓意诗人与逝者在死后的相聚,相互倾诉心声。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亲人逝去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深深思考。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修行、自然、命运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敬爱和对人生的领悟,使这首诗呈现出深邃的情感和哲理内涵。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逝者的追思、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我住潇湘狱自清,囚衫虫蠹雨飘零。如今三院更幽寂,闭户勘书花满厅。
白云迷谷云铺阶,老倒清凉眼著沙。若问普通年远事,三千里外摘杨花。
时人须警觉,应道不痴颠。若牛并急马,也只少他钱。今生还不足,来生又吃鞭。道人虽无事,不忍哭苍天。今古论如是,岂可向愚言。无我无钱质,此处静悄然。显迹灵光在,梦然一炷烟。普庵何处去,分明在目前。须当如是体,可学老婆禅。莫住空花相,谤佛结深冤。以善能销恶,以顺
荷锄往瓜田,烟蔓纷广畴。植杖未及憇,有客眷林丘。驺哄罗户前,冠盖荫道周。进客北堂上,藉以氍毺柔。持盃再三跪,酌我清白酧。时时高兴酣,矫首望神州。长衢贯广陌,反宇注飞楼。惠风林间翔,早晖花上浮。新叶向蒙密,彀雏已啁啾。时哉物可玩,況复忘吾忧。故人心偿尔,驾言
陂迥山空豀水浅,骑牛信牛行自远。大翁织笠六铢轻,阿母理衣簑直软。短笛叫云无曲终,年年但见岩花红。何者为荣何等辱,牛饱归来睡亦足。识字无多浪得官,出门车折舟风澜。当时牧牛无许事,初信人间行路难。罗生邂逅孤城角,细数直推期命薄。五福无有六极全,四字干头三字恶。
祀典昭洁。我礼莫违。八簋充室。六龙解騑。神宫肃肃。灵寝微微。嘉荐既飨。景福攸归。至德光被。洪祚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