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檐仍滴,何人胆不寒。
晒帆船尚湿,扫市路才乾。
造化玄机转,生灵死命完。
传闻睦东馆,楼阁村惊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十九日始晴》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日屋檐上仍然滴水,有谁不感到惊寒?
晒干的帆船还湿漉漉的,扫过的市路方才干燥。
天地之间万物的变幻奥妙,生灵的生死命运都已完结。
传闻中睦东馆的楼阁,村庄里惊现急流湍急。
诗意:
《十九日始晴》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清晨,屋檐上的水滴仍然未干,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诗人通过描绘帆船和市路的干燥程度,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他进一步思考了生命的奥妙和人类的命运,认为生灵的生死过程已经完成,而睦东馆和村庄中突然出现的湍急急流则传达了一种变幻莫测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和命运的转变。屋檐上的水滴和湿漉漉的帆船,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幻。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他认为生灵的生死过程已经完成,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哲学意味。
诗人还以睦东馆和村庄中突然出现的湍急急流作为象征,暗示了人生的变化和不可预测性。这种变幻莫测的氛围给人以惊讶和震撼,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因为生命与命运无法预测。
总的来说,《十九日始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人的深邃思考和哲学意味使得这首诗词富有内涵,给人们以启发和思考。
双杏堂深,山明水秀潆洄著。稳铺心事做平生,不买颦眉错。是则苍髯白发。笑微微、朱颜自渥。一团春意,半隐风流,他谁能学。六十年华,又从今起新花甲。葵榴初艳芰荷香,争赴开筵约。家庆真堪恣乐。碧瑶杯、须拚满酌。瑟琴声里,弟劝兄酬,儿歌孙拍。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忆昔承君召,春风候禁门。曾陪蕊珠殿,独赐紫花墩。辽水千年隔,钧天一梦存。龙髯攀不得,无路可酬恩。
木落风高秋雁归,初晴野水涨清伊。东流会向淮南去,凭寄秋来无限悲。
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神仙谁采掇,烟雨惜凋残。牧竖樵童看,应教爱尔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