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台遗荒基,寂寞千载下。
黄埃朽壤间,所得或片瓦。
砚材世共珍,购金不论把。
浪好昧所别,往往乱真假。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中文译文:
石亢出自铜雀台,砚和信笔在后面示意。
铜雀台的废墟,寂寥地躺在千年之下。
黄沙和尘土之间,唯一的发现是片瓦残垣。
砚石材料世间珍贵,无论花费多少金钱都无所谓。
但很难分辨哪些是真正的珍品,哪些是假货。
无法辨认,只好迷失在这个波涛汹涌的世界中。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的铜雀台,这是一座著名的古建筑,因为其历史悠久而闻名。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只有一些残缺不全的瓦片留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砚石因其珍贵而备受推崇,但是真假难辨,人们很难找到真正的宝贝。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此寂寥和迷失的世界,让人感到无比的感叹和悲哀。
赏析:
《石亢之出铜雀台砚相示信笔题其后》是一首描写古代名胜遗迹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铜雀台残垣遗迹和砚石的描述,表现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珍贵文物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时间的残酷。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许多珍贵的事物被消磨殆尽,只有沉淀下来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才能永存。这首诗以深刻的悲凉和哀叹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敬意和对文化的承载的重视。
爱东湖六月,十里香风,翡翠铺平。误入红云里,似当年太乙,约我寻盟。叶舟荡漾寒碧,分得一襟冰。渐际晚轻阴,修蒲舞绿,倦柳梳青。聘婷。黯无语。想怨女三千,长日宫庭。六六阑干曲,有玉儿才貌,谁与看承。柔情一点无奈,频付酒杯行。到夜静人归,凉蟾自照鸥鹭汀。
闲伴邻翁去荷鉏,林疏历历见村墟。怪生白鹭飞无数,水落滩生易取鱼。
国有金汤在,邻修玉帛云。夷侵由废雅,苗格自敷文。当宁形宵虑,公车以岁闻。便当从幕府,入校道山芸。
丹觜如簧翠羽轻,随人呼物旋知名。金笼夜黯山西梦,玉枕晓憎帘外声。才子爱奇吟不足,美人怜尔绣初成。应缘是我邯郸客,相顾咬咬别有情。
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
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