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田父出当年,寺下江深水拍天。
沧海自从成陆后,禅宫渐与月宫连。
《十六夜孤山看月歌四首》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头田父出当年,
寺下江深水拍天。
沧海自从成陆后,
禅宫渐与月宫连。
译文:
在过去的岁月里,那位白发苍苍的田父出生,
寺庙下的江水深深地拍打着苍天。
自从沧海变成陆地之后,
禅宫逐渐与月宫相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描绘了一个白发苍苍的农夫,可能是作者的形象,也可能是一位寓言中的人物。这个农夫在很久以前出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白发象征着他的年老和智慧。
第二句中,寺庙下的江水深深,冲击着苍天。这里的江水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它深深地冲击着苍天,传递出一种壮丽和激荡的氛围。
第三句表达了一个转折,沧海变成陆地,意味着巨大的变化和演化。这里的沧海可以理解为宇宙的变化和宏大的历史进程。沧海成陆之后,禅宫与月宫逐渐相连,暗示着人文和自然的融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转、自然界变化和人文发展的感慨。诗中的禅宫与月宫相连,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暗示着作者对于人文和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于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自然和人文之间关系的思索。
南风盛事昔无闻,乃祖词场笔有神。一榜豪英收几士,同年伯仲看三人。今君科第欲惊世,他日文章当致身。意惬归来能访我,亦令宗派倚生春。
有位方忧失,无家岂念归。贤愚竟谁得?今昨两皆非。世事无长算,人情忽骇机。细思如意处,惟有钓鱼矶。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阻陪称寿席,想见醉芳樽。嘉庆宜图画,簪绅遍子孙。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从龙浴日仰光辉,万里鲸涛扈六飞。晋国曾闻四蛇宇,周家亲睹一戎衣。东巡王气随天仗,西狩麟经在紫微。江海孤臣孝忠志,大恩未报重嘘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