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石楼山见月(一作宿青山石楼)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译文:
紫色的边塞长时间作战,黄色的沙漠路途遥远。
故友今夜在我宿处,看见明亮的月光照在石楼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李益的故人在宿处石楼中观赏月光的情景。首先,诗的第一句"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表达了作者的故人是在边塞军事防御的地方度过许多年的,这里"紫塞"指的是边塞的紫色徽号,"黄砂碛路穷"则指的是边境地区的沙漠盛行,路途遥远艰险。紧接着,第二句"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呈现了作者的故人选择在这个石楼中过夜,并在其中欣赏月光。通过这样的叙述,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故人在边塞漫长岁月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孤寂。同时,石楼作为一个观赏月光的地方,也象征着情感的庇护所,让故人在茫茫边塞中找到了一丝宁静。整首诗简洁明了,以简单、详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和故人的情感,以及故人在边塞生活的环境。它表达出人们对远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美的欣赏,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独特情感和精炼的艺术表达。
积雪欲照夜,老鸡方唱晨。诸公逝已久,幽梦忽相亲。话旧殷懃意,追欢见在身。悠然又惊觉,抚枕一悲辛。
行年三十六,几是半生人。举止不入俗,清修戏厌贫。宴坐炉烟暖,微醺瓮酎醇。前看箫管辈,未免作埃尘。
去年沙觜是江心,近日汀洲绿菼深。龙伯驱风不敢上,杨花不动树阴阴。
新榜传闻事可惊,单平于尔一何荣。玉阶已忝登高第,金口仍教改旧名。闻喜宴游秋色雅,慈恩题记墨行清。岩扉掩罢无他意,但爇灵芜感盛明。
固陵城下两龙争,不见齐王来会兵。勒取河山新分地,项王之后到韩彭。
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万里忽惊非故国,一樽聊复对行人。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信怯定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