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试墨五首》

墨上署臣字,必曾经进来。
一年磨一寸,须作墨中魁。

作者介绍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试墨五首》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墨作为主题,描绘了墨的制作过程和品质的追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试墨五首

墨上署臣字,必曾经进来。
一年磨一寸,须作墨中魁。

译文:
试墨五首

在墨上刻上官员的名字,必须曾经得到认可。
磨一年才能磨出一寸墨,必须成为最上等的墨。

诗意:
这首诗以墨作为主题,探讨了墨的制作过程和品质的追求。墨是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代表了文字的表达,还承载着文人的情感和才华。诗中的“墨上署臣字”,指的是将官员的名字刻在墨块上,意味着这个墨块经过了官方认可和审核。诗人表达了对于墨的高标准要求,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磨砺、精益求精的墨才能成为最上等的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墨的制作过程,寓意着诗人对于自身修养和才华的追求。诗中的“一年磨一寸”形象地描述了墨的磨制过程,暗示了诗人对于自我提升的坚持和耐心。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最优秀的文人,用最好的墨来书写自己的才华。整首诗简洁明快,用寥寥数语表达了对于墨的追求和对于个人成就的向往。

这首诗既展示了墨的制作过程,又把它与文人的追求相结合,突显了文人在艺术创作中对完美品质的追求。同时,通过墨的象征意义,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自身成就和墨的共通之处的思考。这首诗通俗易懂,却饱含深意,展示了王迈独特的艺术感悟和人生态度。

  • 《谒夔门桂帅》

    志欲商伊学欲颜,寻师梦绕五湖间。不违誓至仁三月,亲炙宁辞雪万山。流海浪浮蜗战角,排云应许豹窥斑。还丹知换尘凡骨,趁得先生未出关。

  • 《霜天晓角(和韩南涧采石蛾眉亭)》

    天无四壁。底用量江尺五代樊若水为太祖量江于此。徒把乾坤分裂,谁与帝、扶民厄。几年樊圃缺。耳风腔转笛三十年前,江南笛声有哭襄阳调。此日双蛾空蹙,依然也,暮山碧。

  • 《至节前二日》

    梅花买到满楼香,但笑吾家节是常。雨冻不应无雪冻。肩疮更复有头疮。桃符爆竹年将近,绣线书帷日渐长。三岁岭南江左路,岂知八十客钱塘。

  • 《陈侍郎挽词》

    生死悲欢地,长嗟付短吟。北门晨鹊趁,西甸晚鸦寻。三品官名重,千年墓色深。广东正思忆,泪激海潮音。

  •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

    青松下,珊珊遍地谁知价。无限聪明只道空,问说真空没命怕。

  •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

    圣母有子,重光类社。圣皇事母,感极天人。百辟在庭,九备具陈。礼容之盛,万国咸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