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笔华岩梵笈新,更开宝地接迷津。
一声金磬人初静,月照空山草自春。
刘学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因家有方是闲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孙,珌子。生平未仕,但游歷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歷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乡。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是时年将届六十。着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编爲《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孙刘张获旧本重刊。而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闲居士小稿》所收诗,大多爲元刊本所无,其中《和陆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亦与诗人生平不合。未详《小集》据何辑入。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序跋。 刘学箕诗,以元至正屏山书院刊《方是闲居士小稿》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两宋名贤小集》多出底本的诗,编爲第二卷。
《石桥楼待》是宋代刘学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手笔华岩梵笈新,
更开宝地接迷津。
一声金磬人初静,
月照空山草自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石桥楼为背景,通过描绘境界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首句"手笔华岩梵笈新",表达了诗人笔触的华丽和对景物描写的新颖感受。"手笔华岩"指的是诗人的笔墨技巧,使得描绘出来的景物华丽壮丽。"梵笈新"则暗示着诗人对于这座石桥楼的领悟和感受是独特而新鲜的。
接下来的两句"更开宝地接迷津",表达了诗人对石桥楼的赞美和欣赏。"开宝地"指的是石桥楼所在的地方,意味着这里是一片宝地,而"接迷津"则是指石桥楼连接着人们迷失的心灵,使他们找到了回归自然的路径。整句表达了诗人将石桥楼看作是人们寻找心灵安宁的宝地。
接着的"一声金磬人初静",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金磬是佛教寺庙里用来敲击的乐器,一声金磬的响起使得周围的人们静下心来,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一句"月照空山草自春",表达了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循环。月光照耀下的空山和青草,映衬出一片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繁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桥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向往。通过精巧的描写和意象,诗人呈现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景象,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思考生命、追求宁静与和谐的境界。
前瞰琵琶州,后枕思禅寺。
汉衩帷幄有真儒,五百余人辙予卢。三十六宫来往处,子房终得邵尧夫。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闻,时时起泉石。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朝离淮阴市,春水满川平。依依道边人,送我亦有情。千里积雪消,布谷催春耕。人家远不见,柳色烟中明。轻舟鸣桹子,野静遥相应。连网收泼刺,嘉鱼饱南烹。平生晤语欢,促膝联弟兄。相逢古难得,白发老易生。樯乌飞更北,汴柳绿相迎。从今淮山梦,却在凤凰城。
嘉荐芳美,灵莱宴娭。斿车结云,若风马驭。既至而喜,锡我蕃禧。嘉承天贶,曼寿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