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断知闻,相过知有君。
晴溪堪数石,晚岫暗通云。
果熟猨无数,松高鹤不群。
深居岂无事,终胜世纷纷。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示山友》是宋代释文珦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清静自然、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地僻断知闻,
相过知有君。
晴溪堪数石,
晚岫暗通云。
果熟猨无数,
松高鹤不群。
深居岂无事,
终胜世纷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山中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诗的前两句"地僻断知闻,相过知有君",表明了作者隐居山中的环境,山地偏僻,断绝了外界的消息,但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拜访,以此点明了作者与友人共同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
接下来的两句"晴溪堪数石,晚岫暗通云",描绘了山中的景色。明亮的溪水清澈见底,可以数清溪中的石头;夜幕降临时,山岭隐约间云雾弥漫,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这些景色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下一句"果熟猨无数,松高鹤不群",通过描写山中果实成熟的景象,暗示了山中生态的丰富和自然的规律。猿猴在果树间自由自在地游玩,松树高耸入云,鹤独立高飞,都展现了山中生命的自由和高远。
最后两句"深居岂无事,终胜世纷纷",表达了作者在深居山中的生活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深思。作者认为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最终会胜过世俗的纷扰,得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中景色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通过山中环境和生命的自由展示了作者对超越世俗的追求,并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超脱和内心净化的理念。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达磨西来,卦文不识。胡卜乱卜,传至今日。佛日等是开个铺席,敢向朕兆未分已前。端平元年正月一。
此中无他肠,饮少乃辄醉。眼眩力不支,便欲投床睡。顿空名利心,愿弃人间事。渊时千载上,当复知我意。
张子耽酒语蹇吃,闻道颍州又陈州。形模弥勒一布袋,文字江河万古流。
莺唤屏山惊睡起,娇多须要郎扶。荼コ斗帐罢熏炉。翠穿珠落索,香泛玉流苏。长记枕痕销醉色,日高犹倦妆梳。一枝春瘦想如初。梦迷芳草路,望断素鳞书。
才有数花香便远,更无一叶影方奇。